新思潮的萌发教学案
详细内容
新思潮的萌发教学案
【本节重点知识】
1、新思潮萌发的原因及其核心;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活动及其评价;3、魏源《海国图志》的来源、宗旨及其评价。
【知识结构】
一、新思想萌发原因
1、时代背景:①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 ,压制 和 思想;
② 埋首故纸堆;中国思想界“ ”。
2、思想基础:随着 的出现和 的日益加深, 、 、 等封建士大夫提倡 。
3、萌发条件:鸦片战争中英国的船坚炮利,使一些 从“ ”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注目 ,寻求 之道。
二、新思潮的萌发
1、核心:向 学习,寻求 之道
2、代表人物: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的第一人:在 主持禁烟期间,设立 ,使 成为中国人 的窗口;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直接为 服务;积极仿制 ;主张建设新式 。
②魏 源:受 委托,根据《 》等资料编写出《 》一书;书中阐述了“ ”的思想,主张利用 武装自己,以抵御外来侵略,使国家走上 道路(“师夷长技”是手段,御侮图强是主要目的);是当时介绍西方 最详实的专著,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③出现了一批介绍 的书籍,如 的《康?纪行》、 的《瀛环志略》
④出版了几十种介绍西方 的书籍,涌现出一些研制 的专家
3、影响:林则徐、魏源 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见太平天国运动部分)
【重点难点问题解析】
1、关于新思潮的萌发:①背景:a.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当时的知识界受到极其强烈的震动和刺激。b.英国的“坚船利炮”,使――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c.清王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抵抗外来侵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反映了新思潮的核心和目的。③新思潮之“新”表现在:a.林则徐、魏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开眼看世界”;b.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林则徐在广东设译馆翻译外国书报;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等。他们还从实践上研制战舰等。c.新思潮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而告中断。但它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家产生重大影响。
2、对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评价:林则徐、魏源等人是中国近代最早向西方探索救国真理的人物,但他们毕竟不能脱离阶级和时代的限制,他们的主张仍以保存封建制度为前提。①进步性: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它首开“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风气,为后来洋务派、维新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局限性:他们都是地主阶级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和阶级局限,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具体表现在:在目的上,新思潮的代表者大多是封建上层官僚,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在认识上,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对西方文化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器物(船坚炮利)层面;在社会效果上,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而是仅仅局限于封建地主阶级内部极少数先进人士,更没有进行一定规模的政治实践。
3、鸦片战争后,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及其成因:①清政府: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坚持旧的传统,拒绝进行任何改革。原 因:由满洲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与其当时的腐朽性有一定关系。②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制外来侵略。原 因:其思想的转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激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也是由其爱国立场决定的。③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革命,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原 因:其思想也是由其小农的地位和立场决定的。④洪仁?禾岢龈母锬谡?ㄉ韫?倚路桨福?髡湃?嫜?拔鞣讲⒎⒄棺时局饕澹??晕鞣饺鲜读私馍星场T?因:其思想转变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但也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