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详细内容
思想政治模块二 《政治生活》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 国 的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制 度
5.1.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1)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幕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部分权力。(注: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例1】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关 C.人大有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5.1.2、了解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1)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__________________(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人大代表的权利: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3)人大代表的义务: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②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例2】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3选举制度与社会发展性适应 4 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2.1、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制度基本内容的是 A.人民通过直接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民主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民主相结合 D.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例4】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要求,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明确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将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1)上述材料反映《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订(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3)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何政治意义?
5.2.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2010年1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相继闭幕。回答例5~例7题。 【例5 】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山东省“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 ①山东省人大行使监督权 ②山东省人大行使决定权 ③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④人民代表大会是山东省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例6】上题材料表明全国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5.2.3 说明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________________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3)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把握: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和人民代表的职责;民主集中制的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例8】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取消城乡差别,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现城乡“同票问权”有利于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 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第 五 课 达 标 题 1. 2009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 报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批准了2009年 中央预算、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①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国家执行机关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行使了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监督权 ④具体行使管理和社会的权力 A.①④ B.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 2.从国务院公布“4万亿”投资计划至今,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多项措施。2008年12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情况的报告》。这一事实说明 ①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②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 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监督职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 2009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继续审议驻外外交人员法草案、国家赔偿法修正案草案、侵权责任法草案、海岛保护法草案,首次审议选举法修正案草案、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草案等。上述材料表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 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审议权 D.监督权 4.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二审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规定有利于 ①更好地保证城乡居民平等享有选举权 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程 ④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③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综合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材料一: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法修正案(草案),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选举法修改的总要求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保障公民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二是保障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各行政区域不论人口多少,都有相同的基本名额,都能选举一定数量的代表,体现地区平等;三是保障各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一名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材料二:在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95年修改选举法时,将这一比例由8:1修改为4:1。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又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 “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依据。(9分)
(2)结合材料说明选举法的修改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意义。
第六课 我 国 的 政 党 制 度 6.1.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党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同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党的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 6.1.2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____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_________。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政治学依据是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对各民主党派的全面领导的重任 ③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执政能力 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2】2009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更加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加强节能环保。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②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科学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3】材料一: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西南特大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严重早情高度重视,对受灾群众高度关怀。我们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一定能夺得抗旱救灾的胜利! 为什么说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就一定能够取得抗旱救灾的胜利? (6分)
6.1.3、理解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懂得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科学执政的内涵: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②民主执政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法执政的内涵:坚持________,领导_____,带头______,保证_____,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的关系: 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_______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领导核心作用。 (3)坚持党的领导,要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注:党的三种领导方式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例4】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上述政治现象说明 A.我国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政治地位 B.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 C.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D.享有平等选举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途径 【例5】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是 A.坚持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 B.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提高执政能力 C.在平等的基本上,开展与国外政党的交流 D.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6.2.1、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党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_________________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4)三个代表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它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例6】随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全国10%的县展开,一些年满60岁的老人已经陆续领到基础养老金。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将实现“养老不犯愁”。这些德政工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 在不断地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 D. 科学执政、依法执政
【例7】有人把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新理念形象地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中国共产党认真履行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的国家职能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2.2、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1)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①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的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2)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______领导,而不是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________________。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的性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注:它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政党) 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人民政协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①它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它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它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适合我国国情,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在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是 A.民主党派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准绳 【例9】以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及其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代表的职责是政治协商,委员的职责的参政议政 B.代表行使国家决定权,委员行使国家监督权 C.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接受民主党派的领导
6.2.3、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__________;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______________;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______________。 (重点把握: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例10】下表反映的是两会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情况 时 间内 容2009年2月6日 至13日主持召开5次座谈会,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09年2月13日与13位邀请来的基层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意见。2009年2月28日与网友在线交流。由此可见: ①公民的提案权和质询权得到切实保障 ②我国不断创新人民民主的形式 ③民主执政得到直接体现 ④我国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例11】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主任“海选”,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第 六 课 达 标 题 1.目前,网络上活跃着两支特别的粉丝团,一是胡锦涛主席的粉丝团叫“什锦饭”,另一支是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叫“八宝饭”。粉丝们用个性化的 语言纯真地表达着对国家领导人的爱戴之情。“什锦八宝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 ①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②认真履行国家职能,大力建设和谐社会 ③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对人民政协认识正确的是( ) A.人民政协是由各民主党派组成的重要机构 B.人民政协要切实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C.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人民政协独立行使国家权力
3.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人民政协三者的关系是( ) A.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全国人大在包括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在内的国家机关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C.全国人大同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D.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所做出的决定,必须得到人民政协的认可方可实施 4.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交提案5000多件,涉及我国经挤、政冶、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黄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A.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5.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现为 ①在政党关系上,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②在政权运作方式上,坚持共产党和多党派共同执政 ③在民主形式上,以民主、竞争为本质属性,坚持政治参与、民主协商 ④在协调利益关系上,坚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顾同盟者的具体利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回答6―8题。 6.全会号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表明中国共产党: A.是中国农民阶级的先锋队 B.不断提高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C.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D.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之所以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因为发展党内民主: ①已经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②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③可以带动人民民主 ④可以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C.积极履行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D.是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所以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是因为 ①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加强党的建设是关系到党能否行使好国家职能的关键所在 ④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近年来,人民政协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深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推动实施智力支边、“温暖工程”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这表明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C.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①党和人大都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都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②党集中人民的意志形成党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人代会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④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共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硕果累累。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果的有 ①进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②2009年12月20日,实行“一国两制”的澳门走过十年辉煌历程 ③江苏华西村党委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④江苏认真实施国务院《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以下关于“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及其代表、委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代表的职责是政治协商,委员的职责的参政议政 B.代表行使国家决定权,委员行使国家监督权 C.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D.人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协接受民主党派的领导 14.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阐述建设学习型政党对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意义
15、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党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分)
(2)在新的形势下,你认为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分)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7.1.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平等、 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①民族平等含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②民族团结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________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的民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注意区分我国的民族关系与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4)如何为巩固新型民族关系做贡献? ①履行政治义务,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反对民族主义,自觉与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的行为作斗争。 ③要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做贡献,促进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和谐进步。 【例1】2009年8月,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 ) ①符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③抓住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④能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例2】在我国各民族团结坚如磐石的情况下,任何敌人的分裂破坏活动是注定要失败的。我国各民族之所以“团结坚如磐石”,是因为我国( ) ①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铲除了民族压迫与歧视的阶级根源 ②已经消除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2.1、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1)①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②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③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④_________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客观依据: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互相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意义:①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一事实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例4】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 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例5】材料一: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4.14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玉树各民族同胞生死相依,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合力抗灾的动人之歌。“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
7.3.1、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3)宗教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______________相适应:要求广大教徒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重点把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6】 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例7】十一世班禅说:“我从坐床起,就担负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现在,这种责任感更强了。”从班禅的谈话中可以看出 A.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开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度。 材料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宪法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的修改,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实现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体现地区平等;实现了各民族都有适量的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根据材料,概述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 七 课 达 标 题 1、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信仰宗教的人数绝对数字不少。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 ) ①正常宗教活动得到法律保护 ②真正实现公民宗教信仰自由 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团结广大信教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09年9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的民族团结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之所以说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是因为( ) ①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观点摘自某班以“加强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①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56个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④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是民族自治机关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坚持国家的统一 ④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2009年3月28日是第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50年来西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基本内容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D.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6、江苏省南京市宗教界倡议为台湾“莫拉克”台风灾害者捐款、祈福。南京市各宗教团体踊跃捐款。截止2009年8月16日收到捐款5万多元。其中南京市鹫峰寺主持全乘法师第一时间内向秦淮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资助受灾台胞。目前,南京市宗教界正在捐款和祈福活动中,尽最大努力为台湾同胞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这说明 A.宗教的本质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B.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宗教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D.我国宗教主要起积极的作用
7、中国正在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宗教和谐共存之路。中国政府绝不允许任何人打着宗教的旗号从事分裂国家、制造社会动乱等非法行为。这说明( ) A.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 B.宗教活动要逐步禁止、取缔 C.要依法打击各种宗教活动 D.在我国,宗教已经与政权达成一致,和谐共建社会主义社会 8、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米歇尔・埃尔比永说,西藏在过去50年里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世人有目共睹。西藏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 ①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有国家和东部地区的大力支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同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其中1 2个民族使用的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这说明 ①我国实行民族平等原则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国家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依然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材料一:新疆当前的铁路建设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新疆开工建设的铁路已达到10条,未来几年内,新疆还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铁路运营总里程有望增加一倍。 (1)简述在新疆大规模建设连通国内及国外的铁路网的重大政治和经济意义。(5分)
材料二:2009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工作。会议强调,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大力发扬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应该如何珍惜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8分)11.材料一 五大自治区GDP增长情况 内蒙古宁夏西藏新疆广西成立初时间1947年1958年196519551958GDP(亿元)5.33.293.27121462008年GDP(亿元)7761.81070395.9142037171备注:内蒙古经济发展增长速度7年位居全国第一;西藏连续8年保持12%以上的增速。 材料二 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新中国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1)作为我国民族政策基本内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6分) (2)如何理解民族团结是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