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政治教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导学案

详细内容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政治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理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方法,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多种文化现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情参与,高效学习,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重点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学法指导】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理解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历程,勾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点知识。
★预习案★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求索历程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奉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无法使中国文化走上复兴之路。
(2)重振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要转折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道路
(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
①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决定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此,需要处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内涵
(1)文化自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化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探究一 :
1、结合第五课文化创新的内容,思考:“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各属于什么错误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宏伟目标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探究二: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崛起。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巨大挑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陆贵山提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欲在世界竞争中去弊兴利,需要一个新的文化自觉运动。“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的自觉,首先是人的自觉。”
材料二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正是这种自觉自信催生的优秀作品,给了我们战胜艰难险阻、穿越激流险滩、驾驭时代风云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迷茫而缺失方向的民族,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是苍白而没有力量的国家。”
问题1:上述观 点说明了什么道理?

问题2:材料中提到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要求是什么?

探究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总结)

★训练案★
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中国先进文化的有关说法正确 的是(  )。
①要始终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③代 表先进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文 化,就是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④要产生中国先进文化就要奉行“全盘西化”或“文化复古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十八大报告当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论述,是在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文化强国的进一步确认,必将激励“文化强国”建设。中共中央之所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这是因为 ( )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 开文化软实力 ②当今,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 《决定》,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内容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是 ( )
①民族虚无,崇洋媚外 ②文化“拿来主义” 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属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的是 ( )
①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 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有 ( )
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②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流行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此我们应该 (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③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决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路径的因素有(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文化自身发展规律③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④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要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文化自信,就是要对中华文化充满自信。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于( )
①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0.下列内容与文化自觉关系不直接的是( )
A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B认识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
C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 D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
1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2.毛泽东曾说过:“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这一论断表明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败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B.指导思想是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
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立党立国的根本
13.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为此,我们应该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②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坚持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4. 据《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某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运用小品、相声、地方戏曲等形式,积极开展民间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完全保障 ③新农村文化建设应该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④发展农村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 ②面向未来 ③面向现代化 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16.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面对这一阶段性特征,要实现文化自强,我们必须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③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
④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我们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2012年第12期《求是》发表文章指出:针对当前社会道德、价值观出现的新问题,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努力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 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Ⅲ.我的知识网络――归结总结、串联整合

参考答案
【探究案】
探究一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实际上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的两种具体表现。前者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而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后者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拒绝外来文化和新文化。 P96
2.P96最下面一段
探究二
问铨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问题2: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问题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探究三::(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5)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选择题:
D B D C A D C C D D C A D D C D
二、
1.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 (1)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当代,立足于中国人民。实现文化现代化,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又要注重互通有无,借鉴外国先进的文化因子,以我为主,中体西用,以自觉的文化态度、独立的自省精神与开放的创造精神进行脚踏实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