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导学案
详细内容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政治 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一、【使用说明、方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的重点内容,把握教材体系,在预习的同时熟记基础知识。
2、小组合作交流导学案,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完善落实好导学案,课堂准备展示、点评
学习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传统文化继承性的四个方面表现。
2.知道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 民族性及顺应社会发展的变动性等特点;
3.理解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明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学习难点: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双重作用。
预学区 : 自主学习教材 独立思考问题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指 。
传统习俗,对 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
(3)传统文艺的继承。中国传统文艺,以 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 ,对 ,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同时,它的 。
(2)传统文化具有 。作为特定 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 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所以, 传统文化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⑴、正确的态度是: 。
⑵、具体要求:面对传统文化,要 ,分辨其 中的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东西,必须 ,自觉地加以 。
导学区 : 合作探究重点 互动撞击思维
【探究一】话题:从周杰伦的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
《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
《双截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 。
《外婆》《爷爷泡的茶》――要尽“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
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思考:1、从周杰伦的歌曲中可以感受到哪些中国传统文化?
2、请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这四个方面把下面的传统文化进行分类:
①春节 ②越剧 ③临海紫阳街 ④中秋节
⑤贵和思想 ⑥老北京四合院 ⑦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⑧张择瑞《清明上河图》
⑨“孝”的思想 ⑩大同思想 ⑾书法 ⑿福建土楼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探究二】材料一:在周杰伦的歌曲中,周杰伦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
材料二: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思考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传统文化有何特点?
【探究三】在讨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时,同学甲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一种财富,应该全盘继承”。同学乙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一个大包袱,应该尽快甩掉。”
思考:1、你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还是包袱?你能够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吗?
(1)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
(2)观点一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观点二认为传统文化中有 保守的因素,有不合理的因素是正确的,但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则是不科学的。
2、你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固学区: 及时练习 当堂掌握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
2.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变化 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 B.鲜明民族性 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
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句歌词说明了我国 ( )
①各民族的独特文化都得到了尊重 ②当前已不存在民族问题 ③各民族在传统文化中无任何差别 ④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5.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轻物理”、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的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 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必须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6.《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标志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格萨尔王传》在我国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流传广泛,而且在国际上《格萨尔王传》的研究也有了很多年的历史。上述材料体现出的传统文化的特点有( )
①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②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特色③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④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海外华人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大,但海外的华人对春节都非常重视,依然过得很浓郁、很强烈。这是因为:( )
A.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B.春节只是中国人的节日
C.传统习俗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影响深刻
D.传统习俗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8.文化大师张岱年指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见( )
①传统文化具有 相对稳定性、继承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滞后性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9.(20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 )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10. 2005年4月,5月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 陆,受到大陆民众的热烈欢迎。大陆民众最感动的句是“我们都是中国人”。因为:( )
A.讲这一句话就能实现中国统一
B.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有着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
C.国民党、亲民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台湾所有的政党都是承认一个中国的
11.古人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有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说明:( )
A.为了追求共产主义事业,文天祥和夏明翰把生死置之度外
B.文化具有继承性,但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C.文天祥和夏明翰的共同之处是从根本上为人民利益而献身
D.文化具有多样性
12.由于不少地方的文化没有受到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状态,剪纸、木偶皮影等几近“濒危”。现文化部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②传统文化始终对社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13.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等古文(书)。一些专家认为,让孩子从小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值得商榷的。专家的观点表明(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4.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 )
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
15.中国传统文化重德治而轻法治。而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治国方略。这是因为:( )
A.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求得新发展
B.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着 消极的阻碍作用
D.传统文化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16、《周易》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论语》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中说:“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我国古代的“忠孝”思想在历史上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什么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在历史上,我国的“忠孝”思想对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家庭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味强调“忠孝”,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形成了国家生活或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今天,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思想?
【知识总结、构建体系】
参考答案
1-15 DDAAD BACBB BCB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