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生物教案>2011届高考生物实验部分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

2011届高考生物实验部分第二轮考点专题复习

详细内容

实验部分
考点脉络
实验原理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材料用具
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原理
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设计
实验结果的分析
考点狂背
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①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其中还原糖物质的检测需要水浴加热,其中脂肪物质的检测需要显微镜。
②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材料: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
用具是:双面刀片,试管(最好用刻度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方法步骤是:
A. 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a. 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b. 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c. 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d.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B.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向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观察样液被染色的情况。
C. 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a. 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mL。
b.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c. 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d. 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果的分析:
试管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现象说明待测的组织样液中存在还原糖,试管中出现了橘黄色现象说明待测的组织样液中存在脂肪,试管中出现了紫色现象说明待测的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①实验原理: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b.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c.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②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a.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b.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c.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d.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细胞的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小,原生质层在什么位置,细胞大小是否变化。
e.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鳞片叶表皮又浸润在清水中。
f. 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看中央液泡是否逐渐变大,原生质层的位置有没有变化,细胞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③实验结果的分析: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不断失水,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从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置于小于细胞液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细胞不断吸水,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从而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①实验原理:
a. 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来催化的。
b. 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c. 温度、pH值对酶活性有影响。
②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制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冰块、碘液,试管,量筒,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火柴。
方法步骤:
a. 取6支试管,分别向6支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b. 向6支试管加入不同pH的溶液;
c. 向6支试管滴加碘液;
d. 观察6支试管变篮的程度。
③实验结果的分析:
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因而各试管变蓝的程度不同。
4.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
①实验原理
a. 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 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②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新鲜的绿叶,干燥的定性滤纸,试管,棉塞,试管架,研钵,玻璃漏斗,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和碳酸钙。
方法步骤:
a.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b. 制备滤纸条;
c. 画滤液细线;
d.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③实验结果的分析:
叶绿体中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可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叶绿体中色素有四种可根据它们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运用纸层析法将它们分离;其中溶解度最高的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溶解度最低的在滤纸上扩散得最慢的是叶绿素b(黄绿色),色素在滤纸上由上而下的排列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5.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①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②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材料用具:酵母菌,锥形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乙醇
方法步骤:
a. 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b. 检测CO2的产生;
c. 检测酒精的产生。
③实验结果的分析: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点击冲A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时所用的试剂及出现的颜色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砖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苏丹Ⅲ染液(红色)
B.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紫色)、双缩脲试剂(红色)
C.苏丹Ⅲ染液(红色)、双缩脲试剂(紫色)、斐林试剂(砖红)
D.斐林试剂(砖红色)、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紫色)
2.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尿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3.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4.在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了
A.细胞质 B.空气 C.水分 D.蔗糖溶液
5.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    B.Y>X>Z    C.Z>Y>X    D.Z>X>Y
6.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适量的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到2.0,保存于370C的水浴锅中。过一段时间后,容器中剩余的物质是
A.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麦芽糖、多肽、水
C.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7.关于酶的特性,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B.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C.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
D.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8.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那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A.0℃   B.15℃   C.25℃   D.35℃.
9.测定胃蛋白酶活性时,将溶液pH由10降至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活性将
A.不断上升  B.没有变化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10.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在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斐林试剂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
C.肝脏研磨液煮沸冷却后,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D.将双缩脲试剂加入到蛋清试剂稀释液中,溶液变成紫色
11.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
A.黄色 B. 蓝色 C. 砖红色 D.灰绿色
12.酵母菌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将酵母菌放在含有培养液的密闭锥形瓶中,测得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为
A.1:6 B.1:3 C.1:2 D.1:1
13.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
A.对照实验 B. 对比实验 C.模拟实验 D.演示实验
14.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15.在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不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
A.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
B.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
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实验失败
D.滤纸上的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不分散
16.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目的是
A.观察几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B.验证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各种色素的颜色
C.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D.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
17. 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色素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列在最里圈的色素呈
A.橙黄色 B.蓝绿色 C.黄绿色 D.黄色
18.在研磨过程中,防止色素被破坏的是
A.二氧化硅 B.碳酸钙 C.无水乙醇 D.层析液
19.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苏丹Ⅲ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Ⅲ D.碘液、斐林试剂
20.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解离→漂洗→压片→染色 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C.漂洗→解离→染色→压片 D.解离→染色→漂洗 →压片
二、非选择题
21.根据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颜色反应的原理,可以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需鉴定的有机物用于鉴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
蛋白质紫色
淀粉碘液
脂肪橘黄色
22.下表是一组用新鲜洋葱表皮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
第1组①将材料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
②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① 发生质壁分离
②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第2组③将材料置于0.6g/ml的蔗糖溶液中
④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
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第3组⑤将材料置于0.07g/ml的尿素溶液中
⑤ 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逐渐自动复原
第4组⑥将材料置于1000C水中3min后取出,
重复第1组实验⑥ 不发生质壁分离

(1)第1组和第2组实验结果的差异,说明

(2)比较第1组和第3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是

(3)比较第1组和第4组实验结果,出现实验结果差异性的原因是

附答案:
1.D 2.B 3.B 4.D 5.D 6.C 7.D 8.D 9.B 10.D 11.D 12.B 13.B 14.C 15.C 16.B 17.C 18.B 19.B 20.B21.
需鉴定的有机物用于鉴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
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22.(1)高浓度溶液加快质壁分离现象的出现,但由于引起细胞过度失水,导致细胞死亡,使质壁分离复原不能发生
(2)尿素是可以被细胞主动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随着尿素分子不断地进入细胞内部,当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趋于一致时,质壁分离就会自动复原
(3)高温致使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不能发生质壁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