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生物教案>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纲知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教案

详细内容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强化训练】
1.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D
A.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C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研究物种的迁徒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徒行为?
B.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C.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D.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4.(2010•安徽省巢湖市高三一模)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C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5.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D
A. 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
B. 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 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D. 特纳氏综合症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
6.(2010•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二模)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
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7.(2010•苏北四市高三二模)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不仅取食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B.蜣螂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
C.该蜣螂属于消费者不属于分解者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C )
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
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9.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进而形成生物多样性
10.感冒病人感冒后,病毒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服用抗病毒药物来治疗,效果短时间内有一定的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为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好加大剂量。
B.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药物交替使用,特别是青霉素的治病效果最好。
C.经常使用抗病毒药,会对病毒进行选择,出现抗药性更强的病毒。
D.病毒的抗药性是使用抗病毒药物后产生的,如果停止使用抗病毒药物,病毒的抗药性不会减弱。
11.在某动物种群中,假如基因型为AA占25%,Aa占50%,aa占25%。这3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图中哪个图能比较正确的表示基因A和基因a之间的比例变化情况 A

12.果蝇是常用的遗传研究的实验材料,据统计,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野生种群,有107个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该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显性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若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那么该种群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为106
C.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行繁殖的基本单位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13.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 C )?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14.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B?)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15.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该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C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16.某地区一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G,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G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G的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杂合子
C.G的纯合子的出生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种群中G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已产生
17.某一昆虫种群侵入某地后,分化出甲、乙两个种群,由于信息激素的不同而具有生殖隔离,但外貌几乎无法辨认。由此可知 B
A.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适应辐射的结果
B.同一种群出现分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甲乙属同一个物种,因外貌形态相同
D.形成两个物种的根本原因是信息激素不同
18.(2010•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二模)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 代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C
A.43? B.48? C.52? D.57?
19.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C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20.(2010•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碗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你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 )n,AA和aa的频率均为( )[1-( )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 D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
21.已知一个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这种基因型的频率(N)大约是 B
A.0≤N≤100% B.050%
22.(2010•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二模)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
D.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23.下列叙述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D )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物种的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24.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25.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 “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一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下列相关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B
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26.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已产生了 。
(3)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答案:(1)种群 自然选择 (2)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3)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27.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图一 图二
⑴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个体数量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 __,在杀虫剂作用下, 。
⑵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阐述你从图二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
① ;② ;③ 。
⑶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题⑵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重要原因是 。
⑷比较不同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下图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相对应的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图三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_(方面)的证据。
答案:(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③基因突变可产生回复突变(是可逆的) ④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⑷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28.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
②结果与分析: 。
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1)非工业污染区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见右图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 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