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历史教案>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详细内容

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考点扫描】

考纲内容

课标要求

《共产党宣言》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

巴黎公社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俄国十月革命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

【知识网络】

【考点概要】

考点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条件

(1)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思想基础: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欧文;法:圣西门、傅立叶)、德国的古典哲学是其理论来源。

(4)组织基础:1847年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5)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2、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主要内容: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②揭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资本主义发展促使阶级矛盾激化。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开始指导工人运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2:巴黎公社

1、背景&原因

(1)主要原因:法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2)直接原因:1870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被推翻,巴黎人民组成国民自卫军,第三共和国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导致革命的爆发)

2、经过

(1)成立:1871年3月18日,国民自卫军推翻临时政府,3月28日,建立巴黎公社政权。

(2)革命措施:

①政治措施: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立法机构;由直接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评价: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体现革命首创精神)

②经济措施:a.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建立公有制,最能反映无产阶级革命性质)。b.通过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后被各国广泛采用)等,保护劳动者利益。

③教育措施: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3、结果:失败。①标志:1871年5月,五月流血周。②失败的原因:

A.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的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客观原因:敌人疯狂镇压,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C.主观原因:缺乏先进政党领导;未接管法兰西银行,财政拮据;未建立工农联盟。

4、历史意义:①性质: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②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③其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5、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①成功地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具备成熟的社会条件,无产阶级的解放是漫长的渐进过程。

②要有先进的理论和政党的领导。

③要建立工农联盟,争取人民支持。

考点3:俄国十月革命

1.条件:

①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②政治: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③主观条件: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并有成熟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是其革命同盟军。

2.经过: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武装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结束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统治,革命后出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这次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提出革命任务: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为革命指明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7月,俄军战败的消息传到彼得格勒,50万士兵和工人举行示威游行,临时政府镇压。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4)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5)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人民委员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政权建立: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政府:人民委员会。

(2)巩固政权措施:①政治上:《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②经济上:《土地法令》消灭俄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和地主阶级,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③外交上:《和平法令》,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④1918春,苏维埃政体在苏俄初步确立;1922年,苏联成立(四个加盟共和国)。

4.意义:

(1)国内――对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2)国际: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②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③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课标要求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详见: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1952年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经济措施:①土地改革;②没收官僚资本;③合理调整工商业;④三反五反运动。政治措施:①镇压反革命;②抗美援朝。

3.1954年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中国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4.到1956年底,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整合】国际工人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1)由空想到科学: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第一个工人政权,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首先,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革命道路。第三,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联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

(4)由一国到多国:二战后,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了12个国家组成的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除南斯拉夫外,包括苏联与东欧的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以及亚洲的中国、越南、朝鲜、蒙古)。但20世纪60年代初,不复存在。

(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二战后,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沿用斯大林模式,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开始改革;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吸取经验教训,从国情出发,社会主义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巩固练习】

1.“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不断深入是它得以“游荡”的根本动力

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理论来源之一

2.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3.恩格斯说:“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运动中去。”对这段话正确的理解是

A.又想创立科学理论 B.只想创立科学理论

C.用科学理论去武装无产阶级

D.创立科学理论,赢得学术专利

4.《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主张在巴黎公社措施或行动中得以体现的有: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②同资产阶级坚决斗争 ③加强工人阶级国际团结 ④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5.巴黎公社委员佛兰克尔说:“(1871年)3月18日的革命完全是由无产阶级完成的,如果我们丝毫不为这个阶级谋福利,那我认为公社本身的存在就毫无意义。”为了为无产阶级谋福利,巴黎公社采取的具体措施有:①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 ②公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 ③规定了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④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巴黎公社实行的社会经济措施中,最能体现其阶级属性的是

A.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B.民主选举公职人员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建立工人阶级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8.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偿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9.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社会矛盾的激化

10.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的意思是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国情

B.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C.反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应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C.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条件

12.《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13.从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5.毛泽东于1937年写的《矛盾论》,在此书中毛泽东对俄国十月革命作出了如此评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确理解是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C.人类社会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16.2005年俄罗斯政府首次在苏联解体后举办了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你认为俄罗斯重新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应该是

A.俄罗斯要回归社会主义道路

B.俄罗斯要向社会主义国家表示友好关系

C.俄罗斯人对十月革命的认识实现了思想统一

D.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17.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D.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1848、2)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材料四 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

材料五 “……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请回答:

(1)19世纪出现了一股社会主义思潮。这股社会主义思潮主要包括哪两种思想理论?其产生的根本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出现的社会主义思潮的标志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事件?其性质是什么?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概括其历史意义。

(4)材料三、四、五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理论有何关系?

(5)材料一、二反映的理论在中国得到实践和发展。指出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理论上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实践上取得巨大的成果。

19.参考答案要点:

(1)①思想理论: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根本条件: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②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是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

(3)事件: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为俄国工业化发展提供政治前提;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4)巴黎公社的成立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5)理论的发展表现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实践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