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三历史教案>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3专题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必修3专题教案

详细内容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条件:
(1)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 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
(2) 工场手工业 的发展,应用机器生产成为可能。
(3) 科学技术 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发现和发明。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2.进程:
(1)瓦特改良 蒸汽 机。
(2)作为动力应用于各行业。
(3)蒸汽机在欧洲、北美被广泛应用。
3.影响:
(1)真正意义上的 社会化 大生产逐渐形成。
(2)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多个 工业国家 。
(3)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二、电气革命的出现
1.条件:1831年, 法拉第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发明: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车、无线电报、电影等。
3.影响:
(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垄断组织 形成。
(2)改变着 社会结构 和世界形势。
(3)使 城市 面貌和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发展概况:
(1)1946年 美国 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2)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加紧研究和开发。
(3)1969年,美国建立起四个站点的网络。
(4)20世纪90年代, 互联网 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2.影响:
(1) 信息化 社会开始出现。
(2)加快了经济 全球化 的步伐。
(3)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一要看表头及出处,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表格材料类选择题解答方法
1.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代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背景①早期蒸汽机排除矿井积水
②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①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
②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③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①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冷战”时期,美国争霸需要
主要发明①18世纪60年代,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得到推广①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③爱迪生发明电灯①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②互联网的产生

1.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主要特点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
②从一国到多国①科学和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②多国同时进行①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各学科互相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意义①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
②标志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电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①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②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③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交往方式
④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社会影响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②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③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④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⑤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 )
A.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D.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D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导致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知识对社会经济的作用日益加强,促使传统产业不断得到更新改造。
②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变化。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③教育和学习方式的革命: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引发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④思维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易于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本质反映了( )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整个网络时代
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
B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手机网民规模为2.77亿,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
NIC报告显示,在4.2亿的网民数量中,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半年增长7.7%,低于城镇网民相应增幅。而网民年龄结构继续向成熟化发展,学历结构则呈低端化变动趋势。
1946年,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进一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现在,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工作已居于世界前列。
“人肉搜索”在中国网络中曾是一个热门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的事情。这些情况表明( )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发明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都是解决人类社会的动力问题。
不同点:“蒸汽时代”的发明侧重于轻工业;科学含量不高;发明者主要是工人、技师;发明主要集中在英国。“电气时代”的发明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科学含量高;发明者主要是科学家;发明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 
D.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
A
以棉纺织业中心城市曼彻斯特为例,工业革命前,这里人口仅在1万左右,几条又窄又暗的街道,连通城外高凹不平的旧路,河边的独木桥形影相吊。它没有市政机关,也不选派议员到英国下院,作家笛福称之为“英国最大的村落之一”。1786年,居民们看到了第一根烟囱,即高耸在屋顶的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仅过了15年后,曼彻斯特已有约50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了蒸汽机,成排的大烟囱日夜不停地将滚滚浓烟吐向天空。纱厂周围是工人的棚屋,绵延数里,几乎将旧城区包围。城市中心区域已经美化,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旁边设有商店。
──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解读:城市化加快,一方面城市更加繁荣,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工厂污染严重,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A
1.(2008•上海卷)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史蒂芬孙 
C.富尔顿  D.莱特兄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2.(2008•重庆卷)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
3.(2010•安徽卷)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组织答案。
第(1)问,有两个小问,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古代成就的原因,从材料分析可以获得其特点,从所学内容分析可以获得其发展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2)问,也有两小问,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什么要加大科技投入,强调近代科技的成果,现代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结合所学分析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因。
第(3)问,同样也是两小问,如何理解动摇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潜在的危险,从科技的负面作用来谈。
【参考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技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
以来
世界
的科
学发
展历

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气时代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
物理学
科学
理论
经典力学
伽利略――奠基
牛顿――建立
现代物理学
爱因斯坦
普朗克
发展
生物学――进化论
细胞学说的创立
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达尔文进化论
科技成果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理学的发展,按自身特点为主,按时代划分为辅,通常分为萌芽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现代物理学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又称经验科学和“自然哲学”时期。特点: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力求用简单原理来说明复杂现象。试图同人的直观经验与常识一致。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经典物理学时期:15世纪末,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技术大发展,给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这一时期物理学特点是:物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从自然科学中逐步分化出来,同时在科学研究方法上,也逐步走向了科学化。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科学开始挣脱封建枷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1.物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现代物理学时期: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理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况。研究对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观到微观,深入到广垠的宇宙深处和物质结构运动规律和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变革。
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原因进展
产生阶段(15~16世纪)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发展(物质基础);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中世纪的生产经验的积累天文学领域的革命(哥白尼)
形成和发展阶段
(17~18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手工工场的技术积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2.15~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原因进展
迅速发展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经济发展对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电磁学的新成就、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等
重大突破和系统化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电的发明和使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