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地理第一轮优化新题复习012
详细内容
一、选择题
(2010年江苏苏州模拟)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1~2题。
1.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乡村→城市
B.城市→乡村
C.城市→城市
D.不固定
2.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例可得出答案。第2题,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模式是由农村到城市。
答案:1.B 2.A
下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甲、图乙、图丙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4.据图丙所在国人口普查局统计,人口增长大部分发生在南部和西部地区。下列关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增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西部和南部环境优美
B.西部和南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C.新兴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D.西部和南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解析:第3题, 结合中、印、美三国的国情可知,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因此吸纳移民在其新增人口中占重要地位,如图丙所示;我国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故新增人口也以汉族为主,如图乙所示。第4题,美国西部和南部的环境优美,近年来新兴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从而吸引了相当多的人口朝这两地迁移,这种人口增长属人口迁移的结果,并非由于自然增长率高。
答案:3.B 4.D
(2010年江苏盐城调研)右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丙点表示的人口变动状况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
6.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5题,丙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迁移差额率为-10‰,所以人口变动状况基本不变。第6题,西亚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由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迁移差额率为正值,所以乙点能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第7题,伦敦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由于环境、地价等原因使该市人口大量外迁,迁移差额率也为负值,读图可知丁点符合该题的要求。
答案:5.D 6.B 7.D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近年来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和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待遇相对较差,农民工对物质文化要求提高有关。
答案:8.A 9.C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据此并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甲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下列表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文化教育发达
C.土壤盐渍化 D.老龄化
11.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大庆 B.攀枝花
C.金昌 D.珠海
1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解析:第10题,推力表示当地不利于人口迁入的因素,拉力指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第11题,大庆、攀枝花、金昌是因矿产开发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改革开放后,珠海被划为经济特区,人口大量迁入,属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改变而引起的人口迁移。第12题,③④阶段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期,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
答案:10.C 11.D 12.C
读图完成13~15题。
13.若此图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迁入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亚洲
14.若此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主要方向,则甲、乙可能分别表示( )
A.四川 广东 B.湖北 重庆
C.河北 山东 D.新疆 内地
1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到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解析:第1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成为人口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第1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第15题,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会产生较强的吸引力。
答案:13.C 14.A 15.A
二、综合题
16.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原因分类占迁移人口的比重(%)性别比
经济性
原因56.2217.3家庭性
原因34.539.0
工作调动11.5268.4投亲靠友9.975.9
分配录用5.9243.5随迁家属10.467.4
务工经商24.3223.8婚姻迁入14.29.7
学习培训12.9149.7其他原因9.3215.0
退休离职1.6603.9合计100123.1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__________。其中又以________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不同,主要是以__________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________不同造成的。
解析:首先要看清表格,审清题意。该表格把迁移原因分为经济性原因、家庭性原因和其他原因。其中经济性原因占迁移人口的比重为56.2%,其次又以务工经商最多(24.3%)。通过性别比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大于100,家庭性原因的性别比都小于100。
答案:(1)56.2% 务工经商 国家政策 自发地
(2)生态移民 行政工作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统一调动
(3)男 女 女 男 社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