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详细内容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18讲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考纲要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知识讲解]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概念: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水文
土壤
生物(植被)
气候
地貌
陆地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关系图示
表现
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都发展变化着。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参看教材P88第二段、第三段:陆地环境整体性的事例。二、地域分异①结果:陆地不同地区,由于纬度和海陆位置不同,热量、水分组合不同,植被和土壤类型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②分异规律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太阳辐射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
海陆分布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在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低纬度的高山地带表现明显。山地垂直地带分布与向阳坡的关系,雪线高度与迎风坡降水的关系: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迎风坡迎风坡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
砖红壤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象,孔雀
砖红壤性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
长颈鹿,羚羊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
袋鼠,沙漠狐
荒漠土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阿尔卑斯山羊
褐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猕猴,灵猫
红壤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季风和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大陆气候
温带草原
黄羊、旱獭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双峰驼,子午沙鼠
荒漠土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气候
苔原
驯鹿,北极狐
冰沼土
冰原带
冰原气候
冰雪裸地
北极熊,海貂
未发育
[能力训练]在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如图所示对应关系。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 A.62°N~68°N B.52°N~58°N C.50°N~54°N D.52°N~62°N北纬 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3.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 )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 4.关于陆地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方面的内容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一定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完全相同的区域 B.环境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是不变的 C.气候状况会影响植被类型以至整个生态系统 D.地域差异往往独立于整体性之外 5.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坡向对山地垂直地理环境分布产生影响的 ( ) 6、“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
7、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A、内陆地区 B、低纬度地区 C、中纬度地区 D、高纬度地区
8.读喜马拉雅山南坡和北坡存在的不同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 (1)垂直自然带形成的原因是: 。(2)珠穆朗玛峰南侧有几种自然带分布 ,最低处(基带)是什么 类型的森林? (3)北坡为什么没有森林带分布? (4)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哪个雪线高度低?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