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二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详细内容

  例四:17世纪中国出现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 )

  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答案:D

  辨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明末清初的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继承,是对儒学的反思,其实质是儒家思想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A、B、C三项均表达错误。本题迷惑选项是B,三位思想家均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答案为D。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宁夏高考文综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着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答案:A.

  辨析:在所给的选项中,李贽最有个性,最为“离经叛道”,他反对正统和传统,尤其批判孔子,“排击孔子,别立褒贬”是本题的解题提示。新课标第一网

  例二:(2007年全国文综Ⅱ・15)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

  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

  答案:D

  辨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结合题干的内容分析顾炎武所抨击的思想应该是宋明理学,抓住关键词“明心见性”来解题。

  例三:(2007年高考广东卷)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答案:D

  辨析:王夫之的观点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

  例四:(2007年北京高考) 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答案:D

  辨析:本体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需要记清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思想,C项是董仲舒的思想,D项是黄宗羲的思想。

  例五:(2008年上海16) 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是(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答案:(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者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者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

  辨析:第(1)问从题目中的“明清之际”可以判断此时的“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进而回答出他们的名字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应该从明亡清兴的世事变迁的角度来分析。第(3)问实际上是要求回答出他们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将其主要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答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