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历史教案>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详细内容

必修三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
  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
  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睢⒚鞒?恼髅鞯热说男惺椋??幢甘苁廊讼舶?<BR>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3)从绘画的风格看,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晚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的功能看。回话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向商品发展。到宋代,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3.全面认识京剧
  (1)形成原因: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
  ②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努力;
  ③广大艺人的努力;
  ④统治者的重视
  (2)特点:
  ①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②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③脸谱化;
  ④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⑤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⑥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⑦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
  (3)艺术成就:
  ①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②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相传;
  ③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举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4)特色:
  ①形成之初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地方色彩较弱;
  ②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式化和规范化的程式。
  (5)启示:
  ①艺术要大胆创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才能有生命力,不能固守传统,因循守旧。
  ②开放不仅适用于发展经济,也同样用于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③民族艺术的创新还要结合实际,扎根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6)应对现代文化挑战的对策: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京剧更应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的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才能保持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一:下列有关隋唐时期绘画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C.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D.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答案:A
  辨析:A项中的顾恺之是魏晋时期东晋的着名画家。故答案为A。
  例二: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是
  A.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
  C.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 D.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故答案为B。
  例三:下列关于楷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与其它书体相比实用价值很高
  B.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对楷书定型贡献最大
  C.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楷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排第二
  D.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是其中代表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故答案为C。
  例四:下列对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B.书法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C.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D.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辨析:通过学习可以知道,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故答案为B。
  例五:下列对京剧形成的背景理解不正确的是新课标第一网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徽调与昆曲的融合
  D.民间艺人的努力
  答案:C
  辨析: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历史。乾隆年间徽班进京,道光间年间徽汉合流,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形成了京剧。故答案为C。
五、体验高考
  例一:(2008年江苏单科2)“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话描述了当时以为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答案:B
  辨析:本题以一句唐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独立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读取与分析,并注意运用排除法。“脱帽露顶”、“如云烟”表明该书法家行为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当时”又限定了他生活在唐朝时期。王羲之是魏晋时期的书法家,唐朝杜甫这句诗当然不能描述他创作时的情景。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是楷书,比较严谨,只有张旭是唐朝草书大家,因此这位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快如烟云”的书法家应该是张旭。故答案为B。
  例二:(2008年广东文基20)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都城( )
  A.汉 B.唐 C.宋 D.清
  答案:D
  辨析:京剧于清朝形成并发展,因此京剧的“京”指的应是清朝的都城北京。故答案为D。
  例三:(2008年山东高考) 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见下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作品是唐代风俗画 ②作者是阎立本 ③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 ④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
  辨析:本题考查唐代绘画特点,可以采用排除法。从画面上看,本画明显不属于风俗画,排除①;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也没有体现,排除③。故答案为B。
  例四:(2007年海南高考卷)右图是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座墓葬中出土的丝织品,上面用当时通行的字体抄写了一部典籍,他应该抄写于(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答案:B。
  辨析:湖南长沙马王堆墓葬在时间上属于汉朝。故答案为B。
  例五:(2008年高考江苏卷)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绘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诚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家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辨析:本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全面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第(1)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东京”以及所学知识判断。“瓦肆”指的是城市中的娱乐场所。第(2)问应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从商业、城市、阶层等全面分析。第(3)问的第一问应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可以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的是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可以与题目引言中法国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综合理解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