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案
详细内容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案
※目标与结构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知识网络结构:
泰勒斯的 背景:古希腊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新的思考方式诞生。
哲学思想 思想: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
地位:创立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 ”
智者学派 诞生:公元前5世纪出现,代表人物有 等。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和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观点 ②正义、善良、真理等价值标准由人制定,一切都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强求一律。
③教育应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
评价: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和命运对社会人生的的作用,具有高度
的自信。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作用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苏格拉底 观点: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知识即美德。
的 思 想 影响: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
①对真理的追求:“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亚里斯多德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 。
的思想贡献 ③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
腊哲学的 与 精神发展到顶峰。
※精析与探究:
1.简述“人文精神”的含义,分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中蕴涵着哪些人文精神。
含义:狭义的讲,“人文精神”指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潮,其核心思想包括: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的讲,是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强调关心人,尤其是关系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这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和“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2.分析古希腊智者学派诞生的原因,说明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的获胜,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智者们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有相当影响。智者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人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议公议产生,非神所定,有的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巩固与拓展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西方人文精神的最早发源地是在:
A.法国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英国
2.泰勒斯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
A.最早提出了辩证法思想 B.提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
C.提出智慧与感觉存在区别 D.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3.对古希腊智者学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其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B.强调人的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
C.其思想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培养人的自信
D.主张培养公而忘私的高素质的公民
4.公元前5世纪,希腊智者学派诞生。这一学派诞生的根本原因是
A.古代希腊城邦时期工商业发展和民主制的发展
B.古希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受亚非先进文明的影响
D.城邦战争促进了各城邦间的思想文化的交流
5.普罗塔哥拉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句名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确立了检验真理的正确标准
B.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C.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人生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D.为人们认识社会与自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6.对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即美德”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道德与知识的内在联系
②说明苏格拉底注重人的精神修养
③苏格拉底认为只有永恒向善才是真正的知识
④表明苏格拉底是无神论者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观点,古希腊思想家中提出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普罗塔哥拉
8.“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名言之一,这一名言强调的品德修养是
A.自信 B. 独立 C. 自强 D. 谦虚
9.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的最大贡献是
A.开始将哲学研究的对象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
B.创立了逻辑学
C.提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D.提出了辩证法思想
10.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泰勒斯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在这里,应当适时地注意,所有人的自然需求都是一样的。”
――安提丰
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使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要想成为有教养的人,就应当应用自然的秉赋和实践;此外还宜于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
(2)智者学派的思想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我们应从智者学派的思想中吸取哪些精神养分?
1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对人的道德有什么要求?能找出一两句格言,与苏格拉底的道德说教进行对比吗?
※阅读精选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他同别人谈话、讨论问题时,往往采取一种与众不同的形式。这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怎样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格拉底装作不懂的样子又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苏格拉底把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作“精神助产术”。
答 案
知识结构填充:
哲学之父 普罗塔哥拉 人 爱智慧 好学深思
巩固与拓展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DAADBB
二、非选择题:
11.(1)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的认识是判断一切事物的价值标准;教养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知识来自于自我感知,而非神灵的赐予。
(2)意义:其思想标志着早期人文精神的萌芽;智者学派的思想具有奴隶制时代的思想启蒙作用,使人对自然、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的认识趋于合理化;同时也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
精神:强调人的价值的人文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否定传统的精神;崇尚智慧与道德的精神。
1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先哲们如老子、孔子等对人的道德提出了许多主张。如大公无私、敬业奉献、诚实守信、以德报怨、慈善俭朴等等。孔子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中庸》:“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说过:“美德即智慧”。两者都看到人的美德与智慧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中西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由于二者所处的环境上的差异,二者的取向也存在着差异:苏格拉底寄期望于具有自觉道德人格和丰富知识技能的新人群的产生,由他们来改正现实秩序的不合理性,实际就是要建立一种平民政治。而孔子则主张“学而优则仕”,将道德作为万能的政治手段,寄期望通过对人心的道德改造,恢复逝去的周朝时统治和生活秩序。即必然导致贵族政治的生成。这种差异一定意义上预示着中西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