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二地理教案>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008

高二地理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008

详细内容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分布(简单应用)
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的布局(简单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
1.交通运输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 交通运输与聚落
【课堂笔记】
一、交通运输的概述
1.概念:指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 的过程。
2.作用:连接 和 、城市与乡村、 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 、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4.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的特点:高速化、 、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1.交通 的地方,利于 ,常形成大的 ;
2.河流干支流 处及 处,商贸频繁,利于 形成。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的空间分布
1.我国古代南北交通差异与聚落分布差异
地区交通工具交通方式聚落分布聚落形状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2.近现代: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使聚落沿 、 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1.河流与城镇
(1)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 ;在河流 地区,城市相对密集。
(2)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沿 、沿 、沿 发展起来的。 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2.铁路与城镇
铁路是 和大运量的陆路运输方式;铁路的修建,可以促进城市的 和 。(如:株洲、郑州、石家庄、怀化)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影响这个地区城市的
和 。
【问题探究】
1.读右图,回答问题
株洲现有街区的分布和1949年以前相比有何变化?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思考:在黄河的入海口,为什么没有形成大城市?

【当堂训练•基础题】
【 】1.在河口位置形成的城市有
A.上海 B.东京 C.巴黎 D.北京
【 】2.下列城市中,可以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大同、鹤岗、抚顺、开滦 B.大庆、东营、玉门、塔中
C.鞍山、宝鸡、包头、白云鄂博 D.石家庄、蚌埠、宝鸡、株洲
【 】3.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是
A.沿铁路分布 B.沿河设城 C.沿海布局 D.沿公路分布
【 】4.清末,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原因是
A.气候由于异常变化而变的恶劣 B.无节制的开发矿产资源导致资源枯竭
C.大运河於塞,不能通航 D.城市规模扩大
【 】5.古代著名的大城市,多数诞生在
A.沿海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 C.河流中上游地区 D.高原地区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1.读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城市名为 ,其优势区位是
(2)该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了南方城市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 、 等城市。
(3) 是古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沿河城市除分布在河流的汇合处外,还常分布在河流的 、 和 。

2.下图中,A、B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上。判断A、B的聚落形态,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A聚落呈 状。这是因为该地位于河流较_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地形比较______________,它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平原上。
(2)B聚落呈____________状。这是因为河网密度较_________________的平原地区,村落沿_____________伸展。它常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平原上。


第二课时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课堂笔记】
一、交通运输与商业中心
1.商业:是专门从事商品的 的行业。
2.商业中心
(1)概念:人们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在一定的地点、一定的场合进行。某个地点进行商业活动的人多了,商品交换的数量、品种多了,就逐渐发展成为市场,成为 。
(2)形成
a.原因:商业中心往往是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 点为中心 形成的。
b.条件:一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 ;二是要有便利的 ,便于商品的集散。
(3)组织形式及区位选择
组织形式区位选择举 例
商业街 原则,建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交通最优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 沿线

商业小区
二、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1.概念:若干个商店组成商业网点。
2.形成: 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3.商业网点密度:
(1)影响因素:包括 等因素
(2)表现:山区的商业网点 平原地区
4.商业网点组织形式:
(1)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区――
(2) ――更多采用流动形式。如货郎担、大篷车
(3)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的应用――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如
【问题探究】
1.上海为什么会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阅读教材P81图3―37和图3―38,思考:
图中两个地区交通线路布局有何特点?商业网点密度为什么不同?

【当堂训练•基础题】
【 】1.关于商业网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②山区居民居住分散,因此商业网点多于平原地区 ③上海自身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且腹地广阔 ④上海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等商业网点选择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2.有关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即城市 ②商业中心既指商业城市,也包括城市内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③城市中商业中心的数量、规模大小,是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④商业中心的兴起与发展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关于城市内商业中心组织形式或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商业街和商业小区 ②历史上形成的商业中心区位,是在人们有意识的规划下发展形成的 ③城市的几何中心处,是商业中心的最佳区位 ④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是近年来商业中心区位选择的新趋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4.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鲜花专卖店,促使鲜花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是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便捷的交通 ③盆花栽种气候条件差 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商业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上海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河运、海运方便
B.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C.上海的商业网点与商品生产地、销售地的距离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D.上海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
读西安市主要商业街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商业多以商业街和 为组织形式。
(2)西安城市商业街以 为原则,其主要的商业街分布在城市的 。
(3)根据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分析西安成为全国重要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第三节工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二)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工业联系、转移和集聚 【当堂训练•基础题】1.C 2.B 3.B 4.D 5.C
第二课时 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当堂训练】1.(1)B 东北部 中部 中小企业集聚 工业小区
(2)温州和意大利都形成了专业商品生产销售基地,均具备以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分散在小城镇和农村的特点,两地均为新兴工业区。
(3)与意大利相比,温州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企业之间没有良好的分工与协作。
(4)温州乡镇企业存在问题是多家企业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缺少分工协作,竞争激烈,对企业发展不利。建议:合并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在某一地域建立以生产某一种产品为主的工业生产协作体系,避免相互竞争;建立完整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一信息网络体系等。
2.(1)丰富的煤炭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
(2)科技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对劳动力的数量要求下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了
(3)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发展科技,繁荣经济;消除污染,美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