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语文教学反思>追求 “ 循循善诱 ” 的教育境界

追求 “ 循循善诱 ” 的教育境界

详细内容

《论语.子罕》第九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孔子,万世师表也。他的道德境界、教育艺术让他的弟子喟然长叹:“老师的为师之道,仰看越发觉得其高,钻研越发觉得其深。看看在前面,一下子又在后头了。老师由浅入深,善于诱导我们,以文献丰富我们的学识,用礼仪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即使想停止都做不到啊!”

反复研读这段话,我认为孔子教育艺术的精髓在“循循善诱”。

反思我从教25年的心得体会,教育艺术的至高境界是“循循善诱”。为了说得明白、生动一些,我先从我的教学案例说起:

我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叫学生读课文,一学生把“拨草寻蛇”读成了“拔草寻蛇”。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怎么办?我没有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而是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拨草寻蛇”这个词,让读错的同学上台分别表演“拔草”和“拨草”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拔草”,一般是用双手去拔,而“拨草”一般是手拿棍去“拨”,因此“拨”比“拔”字多了一根木棍,右边是“发现”的“发”字。接着,我让学生想象林冲“拨草寻蛇”的招式,然后和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把火烧天”招式是打对方的头盖骨,欲致人于死地。而林冲“拨草寻蛇”招式是打对方的小腿骨,是点到为止。从这两个不同招式中就可以看出林冲武艺之高强、武德之高尚,洪教头那咄咄逼人、不顾对手死活的丑态也跃然纸上。

以上教学可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拨”与“拔”音形之比较;第二层次是由“拨草寻蛇”想象其习武招式,进入词之义和词之象之境地;第三层次是把“拨草寻蛇”和“把火烧天”作比较,突出林冲比武点到为止的高境界,由词之义达人之品之境地。反观这一教学案例,私下以为体现了“循循善诱”的道理。

“诱”者,启发引导之意也;“善诱”指善于启发,擅长诱导。

“善诱”,我以为体现了教学艺术之境。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想,让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领悟,让学生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教师要善于讲解知识,要一语中的,要言不烦,引人入胜。

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让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循循”是有步骤、有顺序,由浅入深的状貌,它体现的是教育的智慧。

“循循”呼唤教育的预设。没有事先精心的准备、精密的思考,哪来“循循”的魅力?

“循循”讲究教育规律。不由浅入深,不由表及里,不由此及彼,哪来“循循”的魅力?

“循循”要关注人的成长规律。不顺其自然,教师随心所欲,自以为是,哪来“循循”的魅力?

老师,请追求“循循善诱”的教育境界。不要哗众取宠,不要喧宾夺主,不要自我展示,不要浮躁跟风,不要花拳绣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