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历史教案>201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人教版)

2014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复习导学案(人教版)

详细内容

课题:七上第三单元复习(ls-7-9-006)
主备:于桂梅 课型:复习课 审核:七年级历史组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讲述卫青、霍去病破匈奴、昭君出塞的史实及作用;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提高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进步作用。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
秦的统一及其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作用
【学习难点】
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确理解汉匈的关系;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
【自主学习】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一、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_______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_________,都城:_________。
二、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1、政治上――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______,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__________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___________负责监察百官,________管理军事 。
C、在地方,接受_______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______。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文化方面:
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______________;同时还统一了__________;把_______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3、思想:
为了_________________,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________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_________,东到_______的万里长城。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________,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影响
政治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文化统一文字促进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传播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扩大疆域,稳定边境,巩固统一
疆域:东至_________,西到__________,北至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一)秦始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
功劳:1、实现统一,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
3、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4、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
过 :统治残暴: 赋税繁重,刑法苛严,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灭亡。
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合作探究】
1、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2、秦朝哪些措施对后世产生了影响?
①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③全国推行郡县制;④统一了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⑤修筑了长城;⑥开凿了灵渠。
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经过:①公元前_________年,陈胜吴广在_________起义。②起义军在______建立政权,_______自立为王。
③起义军打到咸阳附近,发展到几十万人。④由于秦军的镇压,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____________,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________投降,秦朝灭亡。
(四)楚汉之争和西汉的建立
1、楚汉之争(西楚霸王项羽 VS 汉王刘邦)
2、西汉的建立:时间:公元前________年;都城:___________;开国皇帝:汉高祖_______。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一)文景之治:
背景: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
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是“_____________”。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措施效果
政治
颁布“__________”,削弱封国势力。诸侯国无力与中央对抗
经济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文化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__________兴办太学。
军事
多次反击匈奴,取得胜利;派__________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第14课 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和战
一、匈奴的兴起:
1、匈奴的首领称为“_________”
2、秦末汉初,匈奴首领___________统一蒙古草原。
二、漠北大战:
公元前__________年,汉武帝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攻匈奴,取得胜利。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相抗衡。
三、昭君出塞:
公元前1世纪匈奴分裂,其中一部的首领__________归附汉朝,_________把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举例说明两汉与匈奴的关系。
答:两汉与匈奴的关系是:时战时和。
一、战
(1)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
(2)东汉明帝时,派窦固、窦宪攻击匈奴,取得胜利。
二、和亲。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限于国力,被迫和亲)
(2)公元前1世纪匈奴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主动友好)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15课 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汉朝时,指_________,_________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
目的: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受__________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
影响: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像和汉朝交往的愿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2、西域都护的建立: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汉宣帝时)设立_____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________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丝绸之路:(P83地图记忆)开辟时间:西汉_________帝时。
路线:从_______出发,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_________,再转运到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哪次战役结束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A.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
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
3.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民族的 ( )
A.蒙古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氏族
4.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 ( )
A.项羽 B.刘邦、项羽 C.陈胜、吴广 D.刘邦
5.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性作用的战役的是 (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6.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7.小明想了解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情况,你会向他推荐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推荐人才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实行盐铁官营
9.中央电视台的《 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0.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C.沿袭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沿用并完善了科举制
11.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光武帝 D.蜀汉皇帝
1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3.董仲舒针对“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下同”的形势,建议汉武帝( )
A.休养生息. B.独尊儒术 C.削弱诸侯国 D.建立太学
1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15.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
A.夏 B.唐 C.周 D.秦
16.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实行推恩令 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⑤⑥
18.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平定叛乱 D.发展经济
19.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20.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1、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2、张骞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外交家和探险家。下列历史名词与他无关的是( )
A.西域 B.匈奴 C.汉武帝 D.海上丝绸之路
2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宣政院的设置
24.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25.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二、非选择题
探究活动一:对秦始皇的评价
26.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我们来到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
(1)“秦始皇”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加强管理呢”
(2)“秦始皇”答:

记者又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3)“秦始皇”答: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谁?


(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其目的一致吗?为什么?

28、千古一帝始于赢政,雄才伟略集于汉武!始皇汉武于中华民族有什么功绩?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是秦始皇,一是汉武帝。
秦始皇结束了周代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帝国。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汉武帝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政治上中央专制主义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经济上,农业、手工业都有相当的提高;派张骞等出使西域;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大破匈奴;将汉朝推向全盛时期。这与汉武帝本身的雄才大略是分不开的。
探究活动一:对秦始皇的评价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1)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司马迁《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2)依据材料二分析,司马迁是怎样看待秦始皇的?

材料三:以下是某学校初三学生小明对秦始皇做的全面而简要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他的功大于过。他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他还建立起了一整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但是他实行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3) 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环节二、找一找历史异同
汉武帝活动1: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 。
汉武帝活动2:将地方的 权和 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汉武帝活动3: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 ”。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 ,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
汉武帝活动4:开始对实行大规模反击 ,夺取 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大将 和霍去病在 战役中大败匈奴。
汉武帝活动5:公元前138年派 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再次出使,使西汉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
29、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请结合上述文字和图片材料回答: 1.材料中所提到的“天子”是指谁? 2.而“通使”之事是派谁去完成的?“通使”的目的是什么? ; 3.“通使”之事有何重大作用? 说说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在横线上
填写地名 ← ← ← ←
意义:
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 职能: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