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七年级地理教案>世界的海陆分布

世界的海陆分布

详细内容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一. 内容与分析
1.内容: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
2.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等三部分内容。一、海陆 分布及其特点。教材从文字和图像两方面说明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同 学们了解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或“水球”的依据。当然, 自古以来人们就居住在陆地上,将人类的家园称为“地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二、七大洲。 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等基本概念入手,然后具体地引出全球六块大陆以及七个大洲的名称、位置、面积大小和重要分界线等。教材通过东西半球图并采用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位置及相对关系;通过简单的地理统计图,使学生了解七大洲的面积大小及其排序;通过直观的两组地图和照片,展示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并用归纳、总结和填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大洲界线的认识;最后,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初步学会填绘全球海陆轮廓略图的基本方法,为学习“认识大洲”一节打下基础。三、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而大洋和海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它们各自所处的地位位置、面积、水深等方面的差别。然后简略介绍四大洋的位置及基本概况,同时通过地理统计图说明四大洋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是学生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起点。它既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地理所必备的知识,无论是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目标与分析
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关系,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分析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充分利用形象的地理图表,指导学生读图,从地图中分析总结。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出工具使用在哪里) ,准备使用…(提出用什么工具)。因为使用…,有利于…(说明为什么要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
活动一:辩论是水球还是地球
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
观点B:应该把 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①出示地球仪:回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
  ②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回答东西半球分界•线是什么?地球表面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说明了什么?
  ③展示: “南北半球”图观察是否蓝色面积大?
4.读教材“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
活动二:采用“答记者问”的形式,理解有关概念。
1.各组选一名代表当记者,将手头上课前剪好的大洲轮廓,进行采访、辨别加深学生对大洲轮廓的印象。
2.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大陆、大洲、岛屿、大洋、海以及海峡的有关概念。
3.电脑展示:大陆、半岛、岛屿、海洋的景观图,并让学生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4.各代表采访本组成员, (1)说出大陆、岛屿和大洲区别。 (2)说出大洋、 海和海峡的区别。
活动三:以抢答形式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不同的大洲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
2.分别说出亚欧两洲、亚非两洲以及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3.学生看世界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
②分别说出太平洲、北冰洋沿岸各有哪些大洲?
③分别说出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④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小顺序排列。
活动四:对号入座的大洲大洋游戏。
1.选四组代表上台,分别演示将电脑中的大洲和大洋名字,用鼠标拖动到相应的
位置上。答对,就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弹吉他的图片和音乐。如果答错了,就会
出现一个小青蛙吐舌头的图片和音乐。 (看哪个组完成得好,规定当某一组代表演示时,其他代表转身不看。
活动五:组织全体学生参与,用“简单几何图形”在一 张白纸上进行“一笔画世界”的绘图比赛。
六 课堂小结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学习只能到这里了。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探索虽然艰难,但却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