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美术总复习
详细内容
初三美术总复习
一.绘画部分
绘画的分类:按使用工具可分为:绘画、建筑、雕塑、工艺
(一)、中国画
1、按题材(内容)分:人物 、山水 、 花鸟 。
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高远法 、平远法 、 深远法 。
2、按表现形式分:工笔 、 写意 、兼工带意 。
工笔画的着色方法有:白描 、 淡彩 、 重彩 。
3、特点:塑造形象以线为主,十分重视用笔、用墨。
4、代表作品: 顾恺之(东晋) 《洛神赋图》
李可染 《暮归图》、《看山图》、《春放图》、《犟牛图》、《万山红遍》、
齐白石 《蛙声十里出山泉》、《莲叶小鱼图》、《秋果》
张大千 《一水菰蒲绿 半天云雨青》
黄宾虹 《溪桥烟霭图轴》
蒋兆和 《流民图》
李苦禅 《盛夏图》
傅抱石 《西陵峡》
(二)、西洋画(油画)
1、特点:色彩丰富,能较充分地表现物体的复杂色调层次和雄伟场面,能细腻地表现
物象。颜色有极大的覆盖力,便于修改和长期保存。
2、代表作品: 凡高 [荷 兰] 《向日葵》
毕加索 [西班牙] 《镜前少女》、《格尔尼卡》
拉斐尔 [意大利] 《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列宾 [俄罗斯] 《伏尔加河的纤夫》、《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
写信》、《不期而至》、《意外的归来》、《拒绝忏悔》(巡回展览画派)
马蒂斯 [法 国] 《舞蹈》
泰奥多尔•居多 [法] 《肯特海难》
籍里柯 [法 国] 《梅杜萨之筏》
大卫 [法 国] 《萨宾妇女》
董希文 [中 国] 《开国大典》
吴冠中 [中 国] 《水上人家》
3、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三)、版画
1、按类型分:凸版 、 凹版 、 平版 、 孔版 。
2、按版材分:木刻版画、金属版画、纸版画、石版画、胶版画、丝网版画
3、按拓印材料分: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粉印版画
4、特点:形象提炼概括,形式美感强,有装饰趣味。
(四)、装饰画
特点:概括化、规范化、条理化。
(五)、素描
1、比例
A、黄金比 是艺术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美的常态,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
B、生活中常见的黄金比率有: 2:3 、 3:5 、 5:8 、 8:13 、 13:21 等。
C、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例的事物有课本、画框和国旗等。
2、对称:以一条中心线划分形态时,相对的两边的视觉元素相同,呈现1:1的关系。
根据对称原理,分为对称平衡和非对称平衡。
舞蹈中常用的是 旋转对称。
3、透视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4、线条 水平线 ―― 开阔感、宁静感
垂直线 ―― 高耸感、庄严感
曲 线 ―― 动感、旋转感
斜 线 ―― 向上感、飞跃感
射 线 ―― 前进感、方向感
(六)、色彩
1、色彩三要素: 色相 、 明度 、 纯度 。
2、三原色: 红 、 黄 、 蓝
3、冷暖色
A、暖色:红、黄、橙和它们的近似色彩,往往会使人们联想到火与太阳,这类颜色被称为暖色。暖色调――热情、温暖、欢乐
B、冷色:蓝、绿以及相近的色彩往往会使人们联想到海洋、冰雪、寒夜、森林,产生清凉寒冷、安宁、静谧等感觉,这类颜色被称为冷色。冷色调――静谧、冷淡
二.书法部分
1、楷书四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罴BR>2、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它们的里面都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的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舞蹈是动态的书法。
2、书法与舞蹈的本质特征: 抒情性
4、书法与舞蹈的表情性寓于变化的基本要素:节奏
5、书法的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按时间、发展顺序排列)
6、代表作品:王羲之 (东晋):《兰亭序》
颜真卿 (唐代):《多宝塔碑》
柳公权 (唐代):《玄秘塔碑》
孙过庭 (唐代):《书谱》
怀 素 (唐代):《自叙帖》
三.雕塑部分
1、按形式分:圆雕、浮雕
2、代表作品:(圆雕)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大卫像》、《被缚的奴隶》
罗 丹 [法 国]:《加莱义民》、《思想者》
阿基桑得罗斯 [希 腊]:《拉奥孔》
亚历山德罗斯 [希 腊]《米洛的阿芙罗蒂德》
米 隆 [希 腊]:《掷铁饼者》
[印 度]:《舞王湿婆》
潘鹤 [中 国]:《艰苦岁月》
《说唱佣》 [汉 代] 《兵马俑》 [秦]
(浮雕)亚历山大门罗 [法 国]:《爱娃和鸽子》
卡拉美斯 [希 腊]:《路德维希宝座》
四.建筑部分 (凝固的音乐)
1、欧洲建筑几种典型的样式:罗马式 比萨大教堂 [意大利]
哥特式 米兰大教堂 [意大利]
巴黎圣母院 [法 国]
拜占庭式 圣索非亚大教堂 [土耳其]
2、古希腊建筑的代表作: 帕特农 神庙
3、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多里克柱式 ――浑厚、单纯、刚健,象征男性的坚韧与生命的力量。
爱奥尼亚式 ――柱体修长、柱头柔和、蜷曲,有一种女性美。
科 林 斯式 ――柱头以纤巧的树叶和花蔓组成华丽的装饰,如少女般妩媚。
4、亚洲典型建筑: 仰光大金塔 ―― 缅甸
泰 国 寺 ―― 泰国
泰姬陵 ―― 印度
京都清水寺 ―― 日本
5、流水别墅――赖特 [美国]
6、中国陕北窑洞被称为“绿色建筑”主要样式:靠山式、下沉式
7、故宫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后三庭: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五.工艺美术部分
1、陶艺:A、具有艺术特点的陶瓷日用品、陈设品的造型、釉色和装饰等。
B、陶器之中的艺术陶器和瓷器中的艺术瓷。
C、土与火的艺术
2、 水纹 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形象摹拟水流动的形态。马家窑文化彩陶水波纹是原始时代水纹 的杰作,色彩单纯明快,线条优美流畅。
六.摄影部分
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 镜头 和 机身 。
2、构图是指画面景物的取舍、布局和结构。
构图的原则:A、突出主题
B、正确处理好主体、陪体和环境三者的关系。
七.戏剧(戏曲)部分
1、戏曲基本功:“四式五法”或“四功五法”
“四式”是指 唱、念、做、打 。
“五法”是指 手、眼、身、法、步。
2、戏曲脸谱:红脸――忠诚,有血性――关羽
蓝脸――刚勇 ――窦尔敦
黄脸――智勇兼备 ――典韦
绿脸――鲁莽 ――程咬金
黑脸――刚直不阿,富正义感――包公
白脸――奸诈、凶恶或愚蠢 ――曹操
3、戏曲脸谱的造型: 整脸 ――关羽
六分脸 ――徐颜昭
十字门脸 ――张飞
三块瓦脸 ――关胜
象形脸 ――孙悟空
4、中国古典戏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元)――《窦娥冤》
5、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是 昆曲。
6、京剧
A、京剧行当: 生、旦、净、丑
B、京剧泰斗梅兰芳代表作:《宇宙锋》、《贵妃醉酒》、《断桥》、《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等
7、喜剧大师卓别林代表作:《巴黎一妇人》、《淘金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舞台生涯》等
8、话剧:《茶馆》 老舍
《雷雨》 曹禺
八.舞蹈部分
1、舞蹈的产生先于其他艺术形式,是最有力、最敏感的身体本身的动作和情感表现。
2、中国古典舞蹈语汇概括为:拧、倾、曲、圆,呈现“收”的趋势。
3、西方芭蕾舞语汇概括为:开、绷、立、直,呈现“放”的趋势。
4、亚洲民间舞蹈特色: 蒙古舞蹈――剽悍
朝鲜舞蹈――典雅
日本舞蹈――含蓄
印度舞蹈――华丽
巴基斯坦舞蹈――洒脱
印度尼西亚舞蹈――柔美
九.体育部分
1、奥林匹克发源地: 希腊雅典
2、奥林匹克精神: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
3、奥林匹克格言: 更高、更快、更强
4、奥运五环标志的颜色分别为:蓝、 黄、 黑、 绿、 红 分别代表
欧洲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美洲 。
5、北京2008申奥标志好象一个人正在展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 太极拳 ,又像是一个具有动感的 五角星 。采用了我国民间的“中国结”绳结艺术,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6、北京2008奥运会徽:上部为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图形,约占整个会徽的五分之三。“京”字形状酷似汉字的“文”字,取意中国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为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6、北京2008奥运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十.苏州地方文化部分
1.绘画方面
(1)、“吴门四家”: 明代中期,苏州地区崛起了四位著名画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们
以新颖的绘画风格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并誉画坛。后世画史将他们共称为"吴门四家".
(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2.苏州园林
(1)。中国有四座园林为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的是: 拙政园 、 留园 、避暑山庄、颐和园。
(2)、苏州四大古典园林按时间顺序排列为:沧浪亭(宋)、狮子林(元)、拙政园(明)、留园(清)。
(3)。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遗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们是: 拙政园、留园、 网狮园 、 环秀山庄 。
2000年, 沧浪亭、 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地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现存苏州最早的私家园林是宋代的 沧浪亭 。
(5)、现存苏州最大的私家园林是明代的 拙政园 。
(6)、苏州园林中最高的湖石是留园中的 冠云峰 ,留园中的 五峰仙馆 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
(7)、东山 雕花大楼 号称“江南第一楼”。
(8)、“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是宋代 苏轼 说的。
(9)、漏窗是园林艺术的一大特色,有四宕连贯的“琴棋书画”漏窗在 狮子林 。
(10)、乾隆皇帝以苏州狮子林为蓝本,在 承德避暑山庄 、 圆明园 分别建造了同名的园林。
(11)、《拙政园卅一景》是明代画家 文徵明 的作品。
(12)、电视艺术片《苏园六记》在2001年获全国电影电视 星光奖 奖。
3.苏州民居
江南民居,依水势而建,错落有致,白墙黑瓦,幽雅别致。
4.民间手工艺
(1)、纺织品
A、蜀绣、湘绣、粤绣、苏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B、苏绣的技巧特点是:“平、齐、细、密、匀、顺、和、光”。
C、苏绣的代表人物是 沈寿 。
B、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的 宋锦 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
(2)、木刻年画
A、起源于明代,盛行清,具300多年历史的 桃花坞 木刻年画,采用一版一色,木版套印方法印刷而成。代表作《一团和气》,2004年7月在苏州召开的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会徽和吉祥物“ 圆圆 ”,就取材于此。
B、“南桃北杨”指的苏州 桃花坞 和天津 杨柳青 的木版年画是齐名的。
(3)、苏扇:苏州折扇、 檀香扇 、绢宫扇、纸团扇的总称。
十一.思考题
1、艺术有哪些形式,试列举并说出其代表作。
答:艺术的形式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音乐代表作有《梁祝》,美术代表作有油画《开国大典》,戏剧代表作有《智取威虎山》,舞蹈的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
2、例举一件(部)艺术作品来分析说明为什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答:根雕艺术作品《旋律》就是取材与生活中的艺术素材,用艺术的眼光看世界。这件艺术作品所展现的就是利用自然之美,在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创造和表现,从而表现出高与自然的美,所以说“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于生活”。
3、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作者是谁?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答: 作者为俄罗斯杰出画家列宾。画家以卓越的技巧深刻的描绘了11个纤夫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衣衫破烂的纤夫沿着夏日伏尔加河滚烫的沙滩,拖着沉重而疲惫的脚步在吃力的拉纤。画面中有朴素、善良、坚韧的领头人,有满腔悲愤不平的少年,有任凭命运折磨的老人,也有叼着烟斗的懒汉……与其说作品描绘了劳动人民当牛作马的苦难生活,不如说画家为苦难的人民树立了永恒的民族纪念碑。伏尔加河的纤夫的呻吟声隐藏着一种潜在的力量,即民族精神的力量,向命运抗争的力量。
4、请说说北京2008年申奥标志的特点,你觉得它的设计体现了哪些内涵。
答:这个标志给人的突出印象好象是一个人正在展示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又像是一个具有动感的五角星。它采用了我国民间的“中国结”绳结艺术,把奥运会的五环巧妙地编织进去,那流动的弧线和其中的“飞白”,有充分展示着中国书法的神韵。这个设计图案简洁,信息量大,既富有民族特色,有具有时代特点。整个形象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动感,表达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5、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举出用鸽子作为表现手段来体现和平的作品,并说出其艺术特色。
答: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笔下经常出现鸽子的形象,如他的线描作品《和平之人》,用安详宁静的气氛和明快流畅的线条来表现人类对和平生活的追求。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和平》中的鸽子则既充满谐趣有内蕴力量,他用奇倔的笔墨表达了抗日战争过后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
6、什么是通感?例举一件作品加以说明。
答:通感是指人在感知某一对象时,某种感官可以获得另一种感官才能得到的感觉。如看见事物形状,好象听到事物的声音,又好象感受到事物的形状和色彩。其原因在于各种感官的神经细胞在大脑中产生联系,相互沟通后,形成“感受挪移”。例如蒙德里安的《爵士乐》用轻快的色调和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了爵士乐那种跳跃感强的风格和自由欢乐的精神。
7、古希腊时期建筑的代表作是什么?你能说说古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分别是什么,各有哪些特点?
答:古希腊时期建筑的代表作是帕特农神庙。
希腊建筑的三大柱式:多里克柱式、爱奥尼亚式、科 林 斯式。多里克柱式 ――浑厚、单纯、刚健,象征男性的坚韧与生命的力量。爱奥尼亚式 ――柱体修长、柱头柔和、蜷曲,有一种女性美。科 林 斯式 ――柱头以纤巧的树叶和花蔓组成华丽的装饰,如少女般妩媚。
8、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哪三位,请说出其代表作品。
答: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是:《蒙娜丽莎》、《大卫像》和《西斯庭圣母》。
9、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作品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述的是1937年,德国纳粹疯狂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地区的情景。作者运用了半写实、寓意、象征、立体等风格和手法,把法西斯暴行的悲惨场面揭露出来,表达了对蒙难百姓的同情,对人类正义的呼唤,和他对战争的控诉和愤慨。
10、请说说罗丹的雕塑作品《加莱义民》和籍里柯的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分别描述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各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段。
答:罗丹的雕塑作品《加莱义民》取材于英法百年战争史。1347年,法国北部的加莱市被英军围困,为了保住全城人的生命,以彼埃尔为首的六位有威望的市民,被迫答应英军提出的条件,毅然做出自我牺牲,带着城门钥匙出城,英勇就义。群雕表现了这六位无畏的市民就义前走向刑场的情景。群像中的老者是彼埃尔,他严肃的低着头,迈着沉重坚定的步伐向前走去,没有丝毫的迟疑和恐惧。他的行为鼓舞着其余的人,中年男子的悲愤、举手市民的悲哀都得到生动的传达。六位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一中悲壮、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它告诉我们,为拯救他人而死,死得其所!
籍里柯的油画作品《梅杜萨之筏》:作品以当时发生的船难为主题而创作。一群遭遇海难的船员乘着小筏漂流求生。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刹那景象――生死交织中。最后画家在构图的尖顶上,为这幕悲剧的结局指出了一线希望――一条摇动着的红巾。显然,它记录了画家那个时代的社会事件,更为重要的是,画家借助这一事件,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人类精神雄壮的戏剧场面。它揭示了求生是人的本能,唤起我们对生命的渴望。
11、从北京故宫的整体结构布局分析空间艺术、建筑艺术的节奏感。
答:故宫结构布局是以外朝和内庭中部为中轴线的东西对称的建筑样式。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排列、过渡、转换,构成丰富的空间序列。从天安门一步步走进故宫,穿过端门和午门时,两旁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再进去就是太和门和“三大殿”,这一系列建筑、特别是其中三大殿仿拂是一部乐章的一个重要乐段,然后又出现“后三宫”。它们是大同小异的建筑的不断重复,可说是又一个乐段,或者说是乐曲主题的“变奏”。而每一座宫殿的本身,也是由许多构件形成的重复。至于东西两侧比较低矮的廊、庑、楼、门等建筑则犹如配合主调的伴奏。漫步故宫,是在时间进程中对一系列连续空间序列印象所产生的总和。整个故宫,就是一部大型的凝聚的乐章。
12、《流民图》的作者是谁?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以及作者的感受?
答: 《流民图》的作者是蒋兆和,这幅图表现了解放前旧中国的缩影。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濒临绝境的老人、躲避轰炸的母亲和孩子、失去亲人的老奶奶、准备上吊的老爷爷、在悲愤中思考的知识分子、一排排横陈的尸体……各自述说着自己的不幸,又共同述说了炎黄子孙内心的悲愤。作者通过中西结合的绘画手法传达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痛恨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13、《开国大典》的作者是?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答:《开国大典》的作者是董希文,画面表现了全国欢腾的新中国成立的那天,油画《开国大典》是新中国初期油画的代表作。作者不是用照相的方式再现这一历史画面,而是根据自己的深切感受,以油画的形式对真实的场景作了必要的强调和剪裁。人物集中在画面的左侧,在一排巨大的红柱子和大红宫灯的衬托下,画面显得更加庄严、壮阔。画面右侧表现了浩荡的游行队伍和辽阔的天空,形成一种宏伟的气势,展示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时刻。画家还接见了中国工笔重彩画法,突出了色调的单纯和对比,增强了节日的气氛。
十二、创作题(绘画工具一律用2B铅笔)
1、用速写的表达方式画一个舞蹈造型的人物。(要求:线条简洁、概括,动作优美)
2、请用草图的形式为你喜欢的书设计一个封面。(要求要有独特的创意)
3、创作一幅与你的生活有关的漫画。(要求:形象生动、有创意,有一定寓意)
4、创作一幅和平为题材的招贴画。(要求:主题鲜明、构图完整、图形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