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子山创业英雄:陈蛟三次创业(一)
详细内容
“我这个人的命很苦哟,8岁死爹,12岁母亲又离开人世,成了远近闻名的孤儿,后来是和我认的幺叔长大的。常言说,无爹妈的孩子早当家,所以我要比别人家的娃尔要懂事得早些。”当笔者见到武隆县和顺镇陈蛟的时候,他如是地介绍,他不平凡的人生,让他从小就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
14岁的娃二,大多都在上学吧,可陈蛟却没那么好的运气,那年他失学了。为了一家的生计,年仅14岁的陈蛟就到村上的大队煤厂上班了,小小年纪就成了煤矿掘井队工人。“那年头,打炮是靠人工,我的活是撑钢钎,那活实在是太艰苦了,第一个班上下来,撑钢钎的五个手指头都分不开了――僵硬了。”陈蛟回忆起那段人生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苦难而不平凡的的成长经历,从小就煅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从小就给别人打工的人生体验,让他立志自己将来也要当老板。
300元第一次创业 赔了夫人又折兵
18岁那年,陈蛟已经有了几百元的存款,就试着在一个工地上买了一台废弃而陈旧的粉砂机,组织了三四个工人,去给那些要修建房屋的人家打粉砂,专门从事上门打砂服务。“第一次当老板吧,说有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就在第一次结到工钱的时候,我就请了要好的几个朋友,喝了个痛快,喝了个大醉。”陈蛟谈到他第一次当老板时就一脸的兴奋。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管理不善,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的老板梦就破了,连同他的砂机都赔了进去,原因是打砂时的安全生产工作没做好,把一个工人的手打断了,为了医那个受伤的工人,那一年挣的所有钱和砂机全赔上了,而且还不够!――还欠下近一万元的债务。此时的陈蛟,看着自己好不容易才办起的企业就这么快就流产了,真不欲哭无泪呀,今后的路该怎么办?这还得靠自己。
八十年代作为一个农村娃欠下一万元的债务,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呀。没办法,他只好和同村里的年青人一样,外出打工还债务。
在外那些年,他北上东北,南下广东、福建、浙江,既进过厂,也在建筑工地上打过短工,钱没挣到多少,倒在外面学到了在家一辈子也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企业管理经验,这为他东山再打下了坚实的创业基础。
2000元再次创业打基础
1994年,机会又来了。村上企业预制场破产了,陈蛟的姑父张清明,及时写信给远在浙江打工的他,可他没有钱呀,回到家只剩2000元钱。
一问预制场的要价,村长蓝道生开口就要8万,更是把陈蛟一下给怔住了,于是此事就施了一段时间。那时的农村人个个都很穷,没有人有钱借给他,几个月时间过去了,没有人也没有钱更没有勇气敢接村上的预制场,村上只得将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定价是五万六千元钱,但还是没有人有勇气接下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