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七环”上的垃圾生意(一)
详细内容
与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同步,北京城的垃圾包围圈也在不断扩大,从最早的在四环路形成围困,到去年的垃圾七环,垃圾围城的窘境一直与之相伴。
摄影师王久良拍摄的《垃圾围城》系列,为公众勾画出了北京城少为人知的七环垃圾带。根据所处的经纬度,王久良在地图上为每座垃圾堆做了黄色标记,从最终标出的地图上看,在六环之外,400多座垃圾场组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包围圈,将北京城围困其中。“在野垃圾场周边一走,到处都是金钱流动的声音,垃圾场背后,都是有利益的。”实地踏访了北京周边400多座垃圾场的王久良感慨说。
垃圾围城
北京市南六环向南3公里,位于通州区马驹桥镇小张湾村南边的一个垃圾场内,拾荒者们正在将垃圾进行分类,从中拣出布、金属、塑料等废品后,将剩下的垃圾残余推向更远处坑中。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近300亩的垃圾坑,是村里抽沙后留下来的,原本有六七米深,从2009年开始承包给个人,现在已经基本填满。填满后的垃圾坑,覆上一层薄土后,在上面建起了一排排的小房子,供拾荒者和废品回收者居住。
这个天然的垃圾场并不在北京市环卫系统的监控之内,承包者向村里交一定的费用之后,就可以做垃圾回收处理的买卖。
从小张湾村继续向西两公里,在一片树林的遮挡中,从去年刚开始经营的一个规模更大的野垃圾场,正在重复着小张湾垃圾场的发展路径。
目前这个野垃圾场内,对污泥、粪便、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是来者不拒,无法分拣的直接倾倒到坑里,根据车的大小,向倾倒者收几十到上百元不等的费用。可供分拣的垃圾,则根据种类,从南向北划分为木材、泡沫、金属、生活垃圾等不同的区域,由专门的垃圾分拣者进行分类整理。剩下的残余物则用铲车一起推到外围的坑里。
据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垃圾经营户介绍,他们去年2月份刚从其他垃圾场转过来,在这里捡垃圾的大多是信阳老乡,“管理肯定都是他们当地人,他们从村里把废坑租下来之后,再分包给我们”。
王久良拍摄的400多个野垃圾场中,多数都有人看管。在拍摄过程中,他曾遭遇过提刀撵、放狗追,比较温和的则警告说,“小心有人找你麻烦”。在拍摄朝阳区孙河乡的一个垃圾山时,他曾被十几个青年围住,威胁说要砸烂相机,最终还是删除照片后,才被允许离开。
作品展出后,王久良曾对拍摄过的垃圾堆进行了回访。有50%的垃圾堆已经被彻底清理,有部分在清理后又开始倾倒,有30%的垃圾堆依然未得到任何改变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