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自主创业的领头雁(一)
详细内容
她,用两间南屋五台缝纫机开始创业,10年时间,她把“小作坊”干成了“大公司”,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上交利税60多万元,带动周边1000余名农村妇女就业,成为当地自主创业的典范。她――就是安丘市大成工艺品有限公司经理王梅。
出生在浯河水畔的王梅年轻、漂亮、聪明、能干。已经拥有过千万元资产的她,没有想像中的风风火火、大胆泼辣,而是温文尔雅,一如她的工艺品,那样优雅、精致。
1999年,王梅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系毕业,到烟台一家抽纱公司做设计工作。工作期间,细心的王梅渐渐知道了安丘就是工艺品生产的基地,大部分设计版样,都是从这里制作出来,再送到烟台。在安丘与烟台两地来回跑的过程中,王梅基本摸清了工艺品市场的规律与行情。一直不甘心为别人打工的王梅,更加坚定了自己干一番事业的信心和决心。2001年,年仅23岁的王梅毅然辞去了烟台的工作,回到家乡――景芝镇前院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回家后,王梅把家里的两间南屋腾出来,东拼西凑借了10万块钱,买了五台缝纫机,从村里招了十来个缝纫机工人,就这样干了起来。她一人身兼数职,设计、制版、放活、取货、检验、外销全是她一个人干,每天都忙得像个旋转的陀螺。王梅不仅能干,而且精明。刚开始干,厂房小、工人少、资金困难,许多小厂不敢接的大单,王梅都敢接下来;自己干不了,就转出去让大厂干,自己仅从中赚一点差价。王梅说,这样做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拉住客户,等规模大了以后,就自己干。
一年下来,王梅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小作坊”产值竟然达到了四五十万,利润也相当可观。为了工作方便,她用赚到的钱买了第一辆车――哈飞面包。王梅说,第一次坐在车里的时候,心情很复杂,酸甜苦辣都有,但更多的还是甜滋滋的成就感。
初战告捷,王梅的信心得到了极大地鼓舞。第二年她就把“厂房”扩大到了院子和堂屋,准备大干一场。为了多拿订单打开销路,广交会、上海花交会、法兰克富交易会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她多次外出学习先进绣花技术,考察市场行情,凭着艰苦努力与执着精神,王梅终于在竞争激烈的工艺品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站稳了脚跟。产品远销以色列、意大利、澳大利亚、土耳其、德国等十几个国家,产值也实现了连续翻番。
2003年,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妇联的支持帮助下,王梅投资500万元,在村前征了地,盖起了厂房,创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安丘市大成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她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产品范围拓展到窗帘、台布、床上用品等家纺和布艺加工,花色品种增到了数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