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生活防骗>辨清“馅饼”或“陷阱” 大学生维权有“导航”(一)

辨清“馅饼”或“陷阱” 大学生维权有“导航”(一)

详细内容

日前,哈尔滨市劳动监察部门在哈尔滨市金工电子产品市场突击查处了一家“黑中介公司”。该公司专门以介绍兼职岗位为名,骗取求职人员的报名费,受骗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校或已毕业的大学生。在查处现场,三名女大学生刚刚交完数百元“报名费”,面对执法人员才如梦初醒。高校毕业生求职心切,又缺乏社会经验,让“黑中介”等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些误入“陷阱”的大学生,受骗数额不大,公安机关往往不予立案,而他们又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人受骗后自咽苦果,常选择不报案,进而放弃维权。今年7月,我省首家大学生就业维权服务中心在哈尔滨市成立,为大学生就业维权打开了一条新途径。

  防不胜防的求职“陷阱”

  在哈尔滨市尚志大街天桥口,常常看到一些大学生背着书包,手里举着写有“家教”的牌子在找活。许多人以为这些孩子是在勤工俭学。可事实上这些学生是在替中介收集家教信息,雇佣他们的中介往往许以一天150~200元不等的高薪,但这天上掉下的“馅饼”却很难吃到嘴里。因为中介不仅通过这些学生获取有关信息,还可骗取学生数百元的报名费或保证金。

  记者从哈尔滨市南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科了解到,该区从2008年至2010年受理的涉及大学生的校园兼职、职业介绍、劳务派遣、电脑维修、非法传销等投诉多达500多起,数千人次被骗,涉案金额百万元以上。社会上一些非法组织抓住了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以多种形式、各种名目欺骗学生。他们以加长试用期为理由,获取廉价的用人成本,而后很少录用或者根本不予录用。一些中介机构收取信息费后提供虚假信息,或者找几家用人单位来 “敷衍”学生。还有一些企业诱骗大学生上岗,要求大学生交押金,巧立名目收取服装、报名、培训等费用,而后设置种种障碍克扣大学生的工资、押金等。

  从陕西省韩城来哈读书的大学生小马,暑假前在学校附近接到了一张写有“电脑维修、三天包会、三天上岗、月薪三千”的小卡片,学电脑专业的小马就想利用暑假赚些零花钱。于是他到这家叫DDS电脑科技公司交了几乎是他一周生活费的120元后,便回到学校等电话通知。可20天过去了,公司始终以小马电话打不通为由推脱。小马提出退钱,公司又数次以经办人或是经理不在为由推辞。等小马第四次来到公司时早已人去楼空。小马找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后才知道,任何企业在工商部门都只能用汉字注册登记。这家名为DDS的公司,根本就是无照经营的假公司。

  大学生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