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生活防骗>警惕银行理财产品“浮夸”现象

警惕银行理财产品“浮夸”现象

详细内容

   股市低迷,楼市调整,理财Q群里不少朋友把目光转向了银行理财产品,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对此,有Q友提醒,出于避险目的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同样也要多留几个心眼,一些银行在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有“浮夸”现象,投资者应谨慎识别。

 

  Q友“蛛蛛女”说,如果是避险,重点要考虑的就是保障本金安全,投资时最好选择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原本是浮动收益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却起个“保本”的名字,如果投资者粗心大意又缺乏相关知识,很可能会买回一款不保本的理财产品。

  “蛛蛛女”曾经买过一款新股申购型人民币理财产品。“蛛蛛女”之前从来没有买过银行理财产品,当时以为这款产品是保本收益的。她说,当时她特别询问过银行的大堂经理,对方说得也比较模糊,一味强调“很安全”。最后,“蛛蛛女”购买了8万元这款理财产品。回家后,“蛛蛛女”在看产品说明书时才发现,这款理财产品其实是非保本的。其中,说明介绍中预期年收益率的介绍为“4%~10%”,往后的“风险提示”中才注明“本产品为非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本期人民币产品预期收益率仅提供客户参考,并不作为银行向客户支付理财收益的承诺”。

  “蛛蛛女”认为,银行在设计说明书时有故意误导人的嫌疑。既然是完全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就应该紧跟着参考收益率进行风险提示。实际上,很多人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不看完资料,一不小心就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