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生受骗自认倒霉 仅两成学生报警
详细内容
近日,一项针对5所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随机调查显示,在遭遇到骗局时,只有不足20%的大学生会首先想到报警,近八成大学生缺乏依法维权意识。
该项调查在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华师汉口分校、武汉商贸学院5所高校进行,随机抽取了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回答“当你上当受骗后做出的反应”时,有56名大学生选择“自认倒霉”,87名学生选择“告诫其他同学”,25名学生选择“找其他方式宣泄”,只有32名学生选择“报警”。
而在其它调查选项中,九成大学生承认自己经常或时常会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随手放在寝室书桌上;近2成大学生坦言自己经常成为“失主”;此外,有8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完全不会,或从未使用过灭火器;而共有超过6成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及其他教学场所内的消防设施及安全出口位置。
武大东湖分校大二女生小李“五一”期间就在校外被骗了200元钱。“我在回校的路上遇到两名大学生模样的女生借钱,称送同学到附近医院看病,还缺200元‘救命钱’,并保证马上归还。我见她们挺着急的,就把身上仅有的200元钱掏给了她们,没想到她们从此一去不回头。”小李说,事后她把自己的受骗经历告诉室友,却遭到同学们的哄笑,笑她“傻得单纯可爱”,最后她只能自认倒霉,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在调查过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上当受骗后,如果经济损失不是太大,一般不会选择报警,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这类案件太多,报警起不了太大作用;同时又害怕被其他同学知道后,被同学嘲笑。
尽管调查中,不少大学生承认存在安全意识软肋,可在“安全意识自我评价”这一项调查中,仅22人坦承自己安全意识薄弱。对于这个结果,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洪威雷教授分析认为:大学生们自己“欺骗”了自己。
洪雷威教授表示,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其实是大学生们“不愿承认自己安全意识较差”这一事实。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校安全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大学生心理素质下滑,非正常死亡数量增加等情况不容乐观。
他建议,高校应把安全预警教育引入课堂,通过调查、统计等途径,让大学生了解自己安全意识上的不足,并与相关安全部门合作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及教育,使高校安全问题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