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必须找到可重复、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一)
详细内容
创业者必须找到“可重复、可规模化”的商业模式才能开始蜕变,逐渐化身为一个生生不息的伟大事业。而深入了解自己商业模式中的每个环节,并且不断去分析、精进,必然是身为一个创业者,最最基本的功课。
以下是全文,略有删减:
商业模式是一家公司在市场里“创造并且留下价值”的循环。从“营收”面出发,我们得先了解目标客群与他们的需求,设定该提供给他们如何的价值,通常也就是我们的产品或服务。接着我们选择与目标客户接触的渠道与维系的关系,则这个商业模式的营收能力就出现了。
换句话说,可以写成这样的公式:
[有这样需求的潜在客户数量]X[喜欢我的产品(价值诉求)与价格的比率]X[产品价格]X[渠道抽成后留下的比率]X[渠道能够接触到的潜在客户比率]X[买完后回购的咛期与比率(关系)]=[公司的长期营业额]
但一个公司不会只有营收,事实上,每个营收的产生,背后都会有相对应的成本。一个商业模式的成本面,可以用以下的四个元素去分析:
关键活动就是为了产生上述的长期营收,一个公司必须要从事的活动。再以我们的早餐店为例,最基本的关键活动就是开张、叫食材、制作早餐、贩售早餐,而根据选择的客群、渠道、价值诉求与客户关系的不同,还有可能需要到巷口招揽客人、与渠道伙伴沟通、出货、招募会员,或是精美的包装叁明治等等。
相对于关键活动,关键资源则是要产生这样的营收,我们必须要取得的重要生产元素。以早餐店来说,水电、食材、厨师、料理台都是缺一不可的关键资源,而如果我们诉求的价值是“健康”,则很有可能必须取得“有机食材”的稳定供应。
关键伙伴通常也就是关键资源的供应者。同一种关键资源,如果能够供应的伙伴越多,则取得的成本通常会越合理,供货的稳定性也越能够被保障。相反的,如果必须仰赖某单一伙伴提供关键零组件,则这个商业模式的长期成本很难压低,碰到断料蓄击的风险也越高。因此,越是稀缺供货伙伴,越必须要想办法维持长期稳固的关系。
有了活动、资源与伙伴,则这个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也就能够被推导出来。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公司的所有成本,并不全然都是某个商业模式的成本。举例来说,科技公司往往会为了建立未来的竞争力,聘用许多工程人员进行研发活动,或是一口气租用较大的办公室,预留未来的扩张空间。在多数的时候,这些额外成本都不应该被算入一个商业模式的成本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