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选拔误区 女人才不如男人才?(一)
详细内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政府、企业、学校、机关都想方设法地争夺人才、储备人才;许多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神州大地上一场人才争夺战悄然兴起。
然而,究竟什么是人才?哪些人才最适合自己单位的性质?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诸如此类问题,并非每一个单位领导都清楚,也并非每一个人事管理干部都明白。在许多人的思想认识上,对人才的理解和鉴别还存在着问题,反映在人才的选拔和使用上就出现了一味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洋文凭的倾向,表现出轻里重外,轻土重洋,轻女重男的思想。本文就当前人才选拔和使用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几种认识误区作一分析,希望能为纠正人才录用中的偏差,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平衡和局部优化起点宣传作用。
一、高学历就是高素质
一般来说,学历是人才构成的一基本要素,被作为知识与能力的象征。在人们的观念中,常常认为高学历就等于高素质。然而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学历只能说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尤其是指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时间长短。学历并不代表着知识,更不代表着素质。知识的多少,特别是知识结构的优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不完全由受教育的程度来决定。个人的品质、个人的努力程度、个人的学习方法以及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对环境的态度都是决定知识数量与知识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个班级毕业的大学生中,知识与能力的差异十分显著;我们也经常看到低学历的人知识与能力却超过了高学历的人;我们还知道科学家、文学家中不乏低学历人员,杰出的领导人中也不都是硕士与博士,而硕士与博士中也有终身无建树者。这些事实说明,学历与能力、素质不能划等号。高学历的人并不都是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也并不都是高学历的人。因此,我们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时,虽然要重视学历,但切不可唯学历,要全面、客观、实际地考察一个人的才能,而不能简单地将学历高低与人才级别等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