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人力资源>案例:改薪酬体制 建多种职业发展路径(一)

案例:改薪酬体制 建多种职业发展路径(一)

详细内容

案例

  企业员工共挤职位独木桥

  AB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的科研性企业,成立于1996年,总投资2000多万美元,专门从事委托课题研究工作。目前公司共有130多名员工,占总人数79%的科研人员组成了公司的中坚。

  2003年以前,公司的薪酬制度一直沿袭日本的工资体制,且没有做任何改动直接照搬过来,应该说是非常典型的\"年功序列制\"工资体系。工资中包含若干项内容,即不管你是研究人员还是普通的打字员,不论工作业绩如何,只要你进入公司时间早、年龄大,就一定会获得较高的报酬。这就导致公司出现了一名普通的仓库保管员的工资远远高于一名研究人员工资的怪现象。对员工来说,要想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发展只有通过\"升官\"来实现。而薪酬水平的停滞不前也是造成员工单一追求升职的另一原因。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一个企业战略性员工的质量和数量,往往可以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途,单一的\"官本位\"通道,给员工个人和企业整体发展带来诸多弊端。

  第一,企业的管理机构及层次臃肿。管理层次多,管理干部多,干实事的人少。信息流通缓慢,效率低下。企业领导将职务作为薪酬、关系等方面平衡的惟一选择。

  第二,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受限。对于AB这样的科研性企业,更为大量的高素质员工应该不是将精力放在管理的\"帅才\",而是应该投身于科研的\"将才\"。当员工不想做管理但又没有其他通道可发展时,便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离开企业,二是在其位,不愿谋其职。最终造成企业人才的配置错位与浪费。

  第三,企业吸引力降低。在招聘、培训那些现时或潜在的核心或战略员工时失去吸引力。企业整体科研能力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

  实战分析

  改革薪酬体制,建立多种职业发展路径

  在对以上状况进行详细分析的情况下,2003年,公司对薪酬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设计了员工多通道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改革主要分两部分进行,一是全面提高员工薪酬水平,保证公司的工资福利有一定竞争力,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盟;二是改革原来的薪酬结构,以此为契机为员工提供多种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