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低薪的N种解释(一)
详细内容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企业高层都承认“普通雇员的薪水的确在走低。”某猎头公司的老总说:“企业高端人才的薪酬在逐步和国际接轨,而普通人才和世界薪酬水平的差距则越来越大。”低薪的谜底究竟是什么?
无论男女,都怕入错行
现代职业人企管咨询公司总咨询师韩赋先生对低薪现象的解读是:正常。“现在博士下岗的不是一个两个,
因为企业用的是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学历和文凭。”所谓低薪,是对那些使用价值比较低的人而言的;对于那些使用价值比较高的人,不仅不会低薪,反而会高薪。”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副总经理王晓平先生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一个人在人才市场上的价值,只有三分之一是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另外两个三分之一,一要看企业的产品、市场是不是朝阳型,如果是夕阳产业,你再玩命儿又能干出多少?第二,企业要给你展现才华的舞台,对你进行使用,如果只让你做基层的工作,你的价值也要打折扣。不同的经历带来不同的附加值。所以,不是说你在原公司做到什么职位,今后也要照理类推。而且企业给工资是买你的现在和将来,不是买你的过去。不能老拿你原来在IBM供职的经历说事儿,你离开那个位置,就一年掉一成,几年之后,IBM的经历可能对你没有什么用了。”
看来,人们平常说的“男怕入错行”只说对了一半―――在职场,女人同样怕“入错行”。
供求关系决定人才价格
回想一下去年11月23日北京农展馆招聘会的可怕的拥挤场面,就知道为什么用人单位不必再用高薪诱惑谁了―――直接决定人才价格的就是供求关系。“在北京,低端人才的工资的确不断下降。”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先生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人才纷纷涌进,工作不好找,只好从低端起步。另外,人才流动比过去自由,一个人从低薪地区到高薪地区,首先是和自己原来的收入作比较,要价也就比较低。比如做IT的,在小城市月薪3000,到了北京,别人8000,他拿5000就满足了,老板当然愿意要他,于是导致整体水平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