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了解市场>博客在前,微博在后(一)

博客在前,微博在后(一)

详细内容

没特别意思,只是一个事实陈述。

  五年前,web2.0盛行,博客当道,虽谈不上“全民皆博”,但网民招呼间动辄一句“你博了吗”或者“你在哪里开博”,足以说明一切,那一年,是为“博客元年”。

  五年后,博客“盛景”不再,微博流行开来。三言两语、点到为止、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在这里不求长篇大论,不讲条分缕析,要的就是篇幅短、言语平、时效快,微博打通了手机短信、IM(即时通信)签名和网络日志的界限。就像冬天来了,最好有个“围脖”;如今,混迹网上,也不能没个“微博”――这一年,注定会被称为“微博潮引爆点”。

  不过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有一种典型观点认为,微博的出现将一扫博客之商业颓势,并随着应用的普及而变得“钱”途光明、“价”值连城。对此,社会性媒体记者、网络趋势研究先锋谢尔・以色列便是持肯定的论调。

  他在新出版的《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一书中提到,目前,全世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都在使用微博(Twitter),有的是为各种事业募集资金;有的是要让政府作出更积极的反应;有的是发现并传播新闻;有的是为了构建私人或商业网络;还有的仅仅是为了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打发时间……不管是基于哪种目的的使用,事实证明,今天的微博就像当年的博客一样,不仅成为网络一代闲话家常的交流载体,更成为了企业品牌宣传、客户维系的营销工具。曾经,谢尔・以色列写过一本《财富博客》教人如何发掘博客商业价值,多年后,他重操旧业、顺势而为,适时地推出了本书――在他看来,提前布局微博,可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

  是这样的吗?倘若谢尔・以色列言之有理,一直困扰互联网产业界的博客盈利模式问题早已解决了,然而,好几年过去了,博客除了爱好者写写文字、贴贴图片之外,在商业应用上可谓乏善可陈,这一点即便在中国、在其“博客元年”的大好背景下,情况也是如此。同样的对于微博――博客的微缩版、迷你版、补充版,我们对它还能有什么样的期待呢?说实话,没有,这个真没有!

  别管微博有什么新颖独特、与众不同之处,所谓便捷性、背对脸、实时性、现场感,微博有的,博客都有,实在不行,大不了开通“手机博客”。而围绕微博展开的市场策略无非也就是“广拉名人”+“病毒邀请”,因此,微博的关注度往往和博主的名气息息相关、沾亲带故,试问,这和当年博客走的名人路线有何区别?如果硬说有,那就是现在的微博不需要用户“为赋新词强说愁”、没话找话说了,摆个Pose或叫喊一声,长短不一皆成文,此处无声胜有声,亦能赚个碰头彩。前不久,韩寒发表了第一篇微博,其全文就一个字――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