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公司运营>权威形成与企业内斗(一)

权威形成与企业内斗(一)

详细内容

权威不可缺

  从企业的发展历史看,无论中外,都有不少企业发生过内斗。有的企业安渡劫波,有的企业却折戟沉沙,真功夫无非是多提供了一个样本而已。

  在我看来,企业内斗在本质上是为了形成稳定的权威服从体系,这是企业生命活动中的正常部分。有内斗是正常的,没有内斗反而不正常。经过代价并不高昂的内斗,企业内部的权威形成了、稳定了,这种内斗就是健康的。反之,则会让企业元气大伤,甚至走向毁灭。这是因为,权威服从体系是企业内部最核心的结构内容。在企业发展的早期,它通常是打出来的。

  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叫做《企业的本质》。按照科斯的说法,企业所做的实质上是以权威方式来支配与企业运作相关的所有生产要素。一种生产要素,无论它先前由谁拥有,被拥有的状态如何,一旦以某种方式进入了企业,就意味着要素的所有者以某种合同的形式,将要素使用的支配权交给了企业组织中的权威,他也因此不再能够就合同规定的内容与权威进行讨价还价了。而权威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可以使用比市场交易更加有效的方式来组织这些生产要素,组织企业的生产和流通活动。权威的本事越大,这些要素被利用的效率越高,企业的规模也就越大,企业的寿命往往越长。

  所以,企业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可以有效调配资源的权威。企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权威之间组织资源能力和效率水平的竞争。当企业的权威问题出现了危机,就意味着企业遭遇到了最根本的危机。

  真功夫的案例,本质上就是“权威危机”的问题。在真功夫的发展过程中,两个创始人潘玉海和蔡达标都有本钱成为企业的权威。如果他们中的某一个可以指挥另外一个,或是可以通过有效协商的方式形成共识,真功夫也不会出现“内斗”,遭遇“权威危机”。问题是他们两个人在企业的发展思路上存在差异,却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加以解决,并且因为家庭因素还愈演愈烈,朝着恶性的方面去发展,使得企业出现了双权威,这是问题的本质。所以,打是必然的结果。

  其实,中国有不少民营企业,在早期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真功夫这样的情况。而我们总结这些企业的经验,能够存活下来并在后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都是通过某种手段渡过“权威危机”的企业。解决危机问题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是“玄武门”之变。总之,形成权威服从体系是第一关键的,特别是在中国这个“人治”观念浓厚,且深入人心的环境中。

  我认为中国企业的发展经验的第一条就是“权威服从”。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形成“权威服从”体系,其他东西再强都没用。包括像华为、联想这样的优秀企业,都有形成权威服从体系的过程。当权威真正产生了,稳定存在,不犯错误,企业才会持续产生效益,持续存在。权威不存在了,或者交替时出现了重大问题,企业就会遭遇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