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创业路上的“夫妻档”(一)
详细内容
眼下,冬装进入销售旺季。1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205国道旁的泰鑫制衣有限公司,刚刚生了小孩的女老板江雪花穿着睡衣正在车间内指导工人烫羽绒裤,她的丈夫夏伟彬一天前去了杭州跑业务。这位女老板虽然只有35岁,却已有17年的服装加工经验。
说起两人的创业历程,江雪花称其实是解决自己就业的问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初中刚毕业,17岁的江雪花就开始拜师学习服装加工技术。“学了半年后,就和老乡一起前往杭州的服装厂打工。”江雪花说,凭借辛勤的工作和一手过硬的技术,她在服装厂受到了特别器重。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江雪花就从一名普通车工成长为班组长、车间管理人员,此时她的年薪已经非常可观。虽然成了企业的管理人员,但是上进的江雪花并不满足,她一直在找寻更好的发展机会。
2000年,江雪花和同样在服装厂打工、已经升任为厂长的丽水小伙夏伟彬喜结良缘,此时夫妻俩都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他那时早就想自己单干了,说给别人打工还不如给自己打工。”江雪花说,凭借打工赚到的第一桶金,2003年,他们谢绝了服装公司老板的再三挽留,在杭州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凭着多年积攒下来的人脉和经验,夫妻俩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多的时候拥有员工80多人,年产值超200万元。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夫妻俩逐渐感受到一些压力,最直接的就是生产成本的增加。“2008年以后,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每年上涨的房租和员工工资让我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江雪花告诉记者,当时厂里好多来自农村的务工妇女都回乡了,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又可以照顾家里,她和老公萌发了回家办厂的念头。
“回家创业,在常山还是在丽水,这困扰了我们很久。”江雪花说,最终在自己的坚持和夏伟彬的妥协下,他们还是回到了常山。2010年下半年,夫妻俩回到江源村租下了村子里一幢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同时又将杭州那边的70多台服装加工设备运了回来,开始在家筹建服装加工厂。2011年农历正月十八,泰鑫制衣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生产。2012年,两人又投资20多万元在何家村新建起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加工厂房。“虽然一次性投资比较大,但是节约成本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江雪花说,2008年在杭州一年的房租就要10多万元,现在肯定是成倍增长了,在家盖厂房的钱很快就能收回成本。
虽然是第二次创业,但依然是艰辛的,缺工人、缺技术、缺资金,种种问题都亟待解决。“缺人,我们俩自己上;缺技术,来一个我们教一个;缺钱,贷款或到亲朋好友那里借钱……因为在杭州时的客户一直没有断,所以我们还是有信心的。”江雪花说,夫妻两人咬咬牙挺过了最困难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