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田野绽放(一)
详细内容
在全南县大吉山镇斜溪村,每天清晨,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朴素的青年总能准时出现在村集体鱼塘改造工程边,认真地记录工程数据。他就是荣获我市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团支部书记”、第十五届“赣州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的斜溪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大军。李大军今年26岁,安徽霍邱人,毕业于安徽警官学院,2008年,他只身来到斜溪村担任起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带头承包村集体鱼塘,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社,创办第一份村报……
“招标会连续开了三次,全村到期的1000多亩集体鱼塘只发包出去300多亩,大部分鱼塘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当时我非常着急。”回忆起2008年10月的那次鱼塘招标,李大军至今心有余悸。事后,他几经走访,得知通往村内鱼塘的灌溉水渠年久失修,村民担心有塘无水。了解情况后,李大军与其他村干部当即决定对水渠进行全面维修,并向村民保证年前全部完工。
“斜溪村有着50年的渔业养殖历史,村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渔业,一旦放弃养鱼,就会造成大面积鱼塘抛荒……”李大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头承包10亩鱼塘搞养殖。
他的举动在全村引起轰动,眼看这个没有养鱼经验的外来小伙都敢第一个“吃螃蟹”,大家心里吃下了定心丸,村里的鱼塘不到两天就全部发包出去,竞标价还创了新高。
这次鱼塘发包事件让李大军深受启发。如何让斜溪村的渔业兴旺起来?他开始琢磨起鱼塘改造的路子。不久,在得知中央财政将下拨支农资金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消息后,他立即起草申请报告和鱼塘改造可行性方案,三下南昌、五跑市区,终于申请到150万元支农资金。资金落实后,李大军带领村民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随后又成立了全镇唯一的专业合作社――全南县鑫水渔业专业合作社。目前,鱼塘改造已接近尾声。
”
2008年底,刚刚上任的李大军就遇到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村里外出务工的青年陆续返乡,却找不到工作……李大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面做返乡青年的思想工作,一面进企业、跑银行。很快,23名返乡青年在他的帮助下,有的进了县城企业工作,有的开起了副食品零售店,有的承包鱼塘搞起了现代渔业养殖。在李大军的积极争取下,村里还把新修建的鱼塘设为“斜溪村青年创业就业基地”,解决了30多名青年农民的创业就业问题。
为了团结青年,在李大军的号召下,斜溪村成立了第一支青年突击队。“村里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儿,这些年轻人都会抢着干,即使没有报酬,大家聚在一起吃个饭也开心。”村支书李满娥说。去年“五四”青年节,村里的年轻人第一次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唱歌、跳舞、比赛,斜溪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