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大学生创业>从80后相恋故事里掘到第一桶金(一)

从80后相恋故事里掘到第一桶金(一)

详细内容

  为了理想,志同道合办工作室。

  2007年6月,浙江林学院摄影031班的陈翔、蔡莹毕业了。此时,两人的父母已经为他们找好了单位,陈翔父母要儿子去当地一家报社、蔡莹父母则希望女儿进一家电视台,都是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他们却一起拒绝了---他们想开办一个工作室,从事自己热爱的摄影工作。

  陈翔是金华人,2003年考入浙江林学院摄影专业,在求学时就经常通过照片展示其在摄影上的天赋。“他的照片特别有感觉,也很有自己的思想。”摄影老师陈波这样评价。而老家在建德的蔡莹,虽然摄影上的天赋比不上陈翔,但是她在做造型、化妆等方面早就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学校里不少晚会化妆、模特造型都是她展现身手的舞台。

  由于是学摄影专业,早在读书的时候,陈翔、蔡莹以及班里的另几位同学就成立了“新视觉”工作室,以100元甚至免费的价格给同学拍摄写真,受到了很多同学的欢迎。毕业前夕,陈翔、蔡莹决定合作办一个工作室。

  陈翔说:“我们都热爱摄影这一事业,在学校里也开过工作室,有一定的经验,我想我们两人合作,分别做摄影师和造型师,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觉得如果我不去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那是对我自己的不负责任;而且80后的很多年轻人都陆续要结婚,给80后年轻人拍摄个性婚纱写真,应该会有前途。”

  2007年,陈翔和蔡莹说服了家人,双方家人共为他们凑了近10万元钱。随后,杭州一个偏僻的小区里,一个名为“80印象馆”的摄影工作室诞生了。虽然满怀信心,但是两个人的心里都没有底:摄影工作室到底能办到怎样的程度?

  50单免费,换来第一单生意

  在杭州创业,首先是房子问题,一般市中心的商业影楼一个月的月租都不止10万元,为了节约开支他们最终在杭州比较偏僻的滨江区,租了一套位于四楼的房子。在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后,他们用剩余的钱购买了一些必需的服装和道具。

  没有自己的店面、地理位置偏僻、摄影师和造型师都是才22岁的“小孩”---“凭借”这些条件,在开业后的比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硬是没有接到一单生意。两个人经过商量过后,决定先从自己比较熟悉的高校开始宣传:没有钱请模特,他们就互相做模特拍宣传照片,或者请同学帮忙做模特,随后是设计传单、张贴海报、在网站上贴广告。为了吸引顾客,他们甚至想出了免费给大学生拍摄写真的“绝招”。

  “一开始,看到我们海报的大学生也有部分持怀疑态度,认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看到海报后,认为写真拍得很漂亮,觉得可以来试试,反正是免费的。由于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大家沟通得比较好,前来尝试的同学都非常满意,随后想来免费拍摄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有一天来了近50人。”蔡莹笑着说,“这下子,我们摄影工作室影响是有了,但我们都知道老是拍免费写真,是肯定维持不了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