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比例为何仅0.3%?(一)
详细内容
当下,大学生创业可以说是一热门话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各级部门鼓励支持大学生投身“创业”,但现实情况是,想创业的大学生很多,但最终选择创业的寥寥无几。一项数据显示,厦门市2009年本科毕业生达到17214人,最后选择创业的仅61人,创业比例仅0.3%。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如此之低?今年暑假,“南风窗――― 调研中国”厦门大学鹭歌行实践队历时两个月,对厦门、福州两地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展开调研,对两地的400多名在校大三、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昨晚,在厦大举行的“南风窗――― 调研中国”厦门大学校园报告会上,他们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昨晚报告会的主题是:“爱拼是否一定会赢?”厦大实践队给出的答案是:不一定。
现状分析
资金来源是首要难题
在创业这条路上,当下的大学生戏称自己是“三无人员”;无资金、无人脉、无经验。
厦大经济学院团委副书记何丽苹告诉导报记者,团省委、校团委都很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从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往往一个系只有一两个学生最终选择创业。大学生创业主要受限于资源因素,其中创业资金缺乏是首要因素。
创业环境的好坏无疑是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的重要动因之一。调研团队发现,在大学生创业上,目前厦门的创业环境存在以下典型现象。
在政策环境上,大学生难以运用优惠政策。厦门在2010年关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类、创业扶持、见习类等大学生扶持政策有30多项。但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利用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
在经济金融环境上,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狭窄,风险投资等先进金融投资方式十分缺乏。其中,资金来源狭窄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重要难题。
在创业文化环境上,多数大学生对创业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解,多数创业者将创业当做一种糊口工作,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创造企业;在创新环境上,大学生创业的核心技术普遍不足,大部分的大学生仅仅依赖于简单的营销手段等低技术含量的商业活动,从而将其当做创业。
现身说法
合作伙伴是最重要的
何传斌是两年前毕业于厦大生物系的研究生,现在正自主创业,开办幼儿园。
在何传斌看来,在自主创业中,合作伙伴其实是最重要的,一个有经验或对合作项目有了解的合作伙伴能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何传斌说,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很容易感到迷茫,产生惰性,因为一个人在适应了所处的环境、气氛及每天必须面对的事情时,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所以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自己不断给自己动力。建议对策 可开办一个创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