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80后大学生自主创业 演绎“三级跳”(一)
详细内容
昨日上午,在石鱼镇盐田村背后的巴岳山上,大学生安陆海和妻子正忙着给野猪投料。隔着栅栏望去,三五成群的野猪似乎没有了野性,乖乖地啃食着主人投下的玉米棒子。“野猪也通人性。你侍弄好了它,它一点也不野呢。”安陆海笑着说。说到创业,安陆海深有感触。他用“三级跳”来形容自己的创业经历。
第一跳:辞职回乡养野猪
今年26岁的安陆海,出生于石鱼镇盐田村一个独生子女家庭。2007年7月,刚大学毕业的安陆海到四川一家水电发电企业当上了一名技术员。虽然月薪达5000元,但安陆海觉得单调平静的工作和生活不适合自己的性格。于是,他决定趁年轻的时候闯一闯,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办什么好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央视农业科技节目中看到一个养殖野猪致富的节目。“嗨!自己老家屋后那一大片残次林,不就是天然的养猪场吗?”他兴奋得几乎跳起来。随后,安陆海用了几个月时间考察市场,最终认定野猪养殖项目可行。
2008年春节后,安陆海毅然辞职回家。在镇村的支持下,安陆海在巴岳山脉的安家沟租下了200余亩残次山林。
安陆海把山林地全用钢丝网围了起来,里面建了200多平米的猪舍。当年6月,从四川、贵州、湖北、吉林等地引进了10多头野猪种猪。
当初,安陆海把辞职的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你是家里的独苗苗,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现在转一个大圈子又回乡当农民,把我们这张老脸往那里搁?”父母不解地质问他。面对父母的责难和不解,安陆海横下一条心,大道理开导、小道理说服,终于得到了家人的理解。
安陆海的野猪是仿生态养殖,平时都是敞放在山林里。为更好掌握野猪饲养技术,他在半山上安营扎寨,喂食、防疫、猪舍的清洁消毒,他都亲历亲为。
第二跳:组建专业合作社
安陆海的妻子石海燕是云南西双版纳人,毕业于云南大学法律专业。她得知男友放弃工作,选择回到农村养野猪后,这位拉祜族女子也给予了男友鼎力支持。大学一毕业,石海燕就追随男友,到农村一起养野猪。
妻子加入后,安陆海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跑市场,推销产品。在推销中,他了解到野猪经过驯化后,保持了原有的外观体型和抗病力强、耐粗饲、合群性强的特性,饲养过程不使用人工添加剂、催长剂等。因此,野猪在家养过程中,不使用激素和其它药物,野猪肉是“绿色放心肉”,备受人们青睐,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安陆海发现,该村山后有2000多亩残次林,如果联合其他有条件的村民加入到养殖野猪的行列,市场就会越做越大。他把这一想法与村民商量,村民们欣然同意。安陆海将饲养经验传授给村民,并为村民提供种猪,回收小猪崽。为了做大做强野猪养殖规模,2009年下半年,在县供销、工商部门的支持下,铜梁县安家沟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6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