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之路>29岁青年史启航:创业需要智慧和坚持(一)

29岁青年史启航:创业需要智慧和坚持(一)

详细内容

从22岁大学毕业,带着几千元钱孤身一人来到青岛创业,到现在名下有3家公司,7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为6000多万元的“创业领军者”,对荣获“全球杰出青年”、“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山东省百名创业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的29岁青年史启航来说,成功不是偶然的。

  史启航2006年毕业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急于创业,为了真实了解一个公司的运作与管理,他来到了开发区的一家有70年历史的电子公司打工。经过半年的观察,对公司的运作模式及未来公司的发展模式,史启航有了最初的轮廓,还体验到经营一个优秀团队需要的基本素质。不到半年,史启航就注册成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青岛启航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带领着自己的两位同学和农民工,从事建筑智能化和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业务,从此走上了企业发展之路。

  2007年,史启航在北京承包福田的项目时,第一次接触到工业机械这个领域,他发现这一高端行业在青岛市甚至山东省几乎是个空白,于是他在北京“卧底”一年。“我在那里学习了一年,成了半个行家。”北京的项目一结束,他就回青岛开设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专营工业机械的相关项目。没多久,他的远航工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了青岛市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装备企业。

  史启航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得出一个道理,“大学生最好不要一踏出校门就马上投入到创业中去。先有输入才有输出,刚毕业经验不足,要先跟着人家学,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史启航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创业,因为有跌倒的资本,那就是年轻。史启航读初中时便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但他没有止步于空想,而是立足于稳扎稳打,少年的书架上没有变形金刚的画册,有的只是养殖、证券、经济谈判等类的书籍。他在潍坊学院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时候,“不玩游戏,不看小说,但会把课本当小说看,把股票当游戏炒”。

  史启航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坎,是在2011年8月份,新一轮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当时的史启航没有认清形势,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当年5月份建了一家几千万元的工厂,导致8月份的时候资金链断裂。被逼无奈的他借了高利贷,后来他想贷款,但银行需要考察,再加上恰逢春节,贷款被无限期延长。但梦想和坚持的力量让他看到了“后天的太阳”。第二年6月,他成功贷出了贷款,盘活了资金。在这10个月的时间里,光利息就损失了200多万,当然,他也吸取了足够的教训,把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工业装备上,公司终于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