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失败>老牌船厂遭淘汰 造船业“生死劫”(一)

老牌船厂遭淘汰 造船业“生死劫”(一)

详细内容

“像惠港这样的老牌船厂也倒闭,对业内冲击还是相当大的。”南通明德重工有限公司总办主任马贞强道。

  马贞强所指的惠港,全名南通惠港造船公司,是启东最早一批造船厂,在当地颇具盛名。然而今年3月,惠港造船厂却被迫倒闭。

  “这只是开头,今年下半年会有很多船厂做不下去,被迫倒闭。”马贞强说。

  打开地图,启东与上海地势状若一个正微微开启的嘴唇,上海像是下颚,崇明岛为舌尖,而启东则是上唇。这里地势突出接海,近离多个港口,天然的地理位置拥集了大量船厂。

  从启东开发区东行,东约三十公里长的沿江公路上,惠港就是聚集众多船厂中的一家。记者在现场看到,惠港往日熙熙攘攘的厂区,如今已经门庭空洞。当地造船同行透露,惠港是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过年前,惠港的员工围厂索要拖欠数月的工资,供应商也逼上门来。

  截至记者发稿前,惠港造船公司董事长张惠忠仍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不过,对于当地造船业同行来说,张惠忠却是一个风云人物。

  张惠忠从生产螺旋桨起家,原本经营一家南通惠港船用推进器公司,2001年,启东一家国有老船厂――启东拆船厂濒临倒闭,张惠忠出资578万元收购了这家拆船厂,将其更名为惠港造船公司。

  从配件供应商摇身一变成为造船商,张惠忠并不是过把瘾就行,而是真正地投入了真金白银干起造船来。2002年,张惠忠投入资金3000万元完善造船设施和规模改造。2004年,南通惠港公司又大胆投入4000多万元建造两座船用平台,购置了100吨龙门吊,改造更新了原有装备。2005年,惠港公司再追加2。2亿元投资,以进一步拓展生产规模,提升生产能力。

  除了在设备上进行提升,该公司也花重金从上海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等制船企业,引进教授级高工19名,与原有技术人员及向专业院校招收的专门人才组成技术中心,负责公司的新技术研发。

  张惠忠的投资恰逢其时。2003年开始,航运业进入强劲的增长周期,随后几年航运市场上一船难求,所有的造船厂赚得盆满钵满。“当时利润率在30%-40%都有。”

  经过几年的扩张,2007年以前,张惠忠的造船厂在启东规模数一数二,已经算是当地的造船大厂。

  与大多数船厂一样,惠港尽管鼎盛时,员工人数达数千人,但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外包工,也就是按照项目外聘而来的工人,这种模式可以减轻船厂负担,但是坏处却是流动过于频繁,造船的质量难以把控。

  而且,与其他民营船厂一样,惠港自成立起,管理经营团队一直以来都是其亲戚把持,外行管内行的状况招致很多内耗。张惠忠意识到这种问题根结之后,从其他船厂挖角来一个高管,委任常务副总经理,重新整顿船厂经营,但是经济危机影响加剧,船厂经营效益迟迟无法翻身,该高管黯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