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感悟>创业之困:对比美中开公司创业之区别(一)

创业之困:对比美中开公司创业之区别(一)

详细内容

在美国,创业注册一家公司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先在州政府网站下载申请表,填好了,附上一张200美金支票邮寄到州工商局,一个礼拜后你会收到一个邮包,里面有新公司的营业执照、钢印和空白的标准公司档案文件夹,于是你马上就可以开张营业了。

  的名字是不合法的,得写成“上海苹七果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 注册公司必须有办公室租赁合同,还要出示房产证,不准许在民房里经营。 (所以中国是出不了苹果、谷歌这类创业公司的,因为在车库创业不合乎法规。) 注册资金和验资费 公司的成功和它的注册资金并无必然联系,即使在会计学中“注册资金”也是个讲不清的名堂,但是在中国,注册公司必须有“注册资金”,其实它是工商局设立的火力侦察,看看谁掏出来的钱多――注册资金越多,工商的验资费收入越高。且不说注册资金本身的荒谬性,验资费更荒谬,硬是要你拿出钱来到他们账上去亮个相,然后马上舔掉你两个百分点。 (工商规定最低注册资金3万元,不过3万元注册了公司,银行都嫌你寒碜不让开账号,潜台词就是钱少就别创业。) 手续费 注册公司还要收手续费的哦,多少也得几千块钱吧,瞧瞧多少部门多少官员们要为你操多少心: -- 工商局:营业执照 -- 财政局:财政登记证 -- 税务局:税务登记证 -- 统计局:统计登记证 -- 组织机构代码证 -- 外汇登记证 -- 社保登记证 -- 公积金管理证 -- 发票登记证 -- 法人代码登记证 -- 银行基本账户、纳税账户 …… (衙门到底有几个门呀?没完没了的官僚,创业公司开张的第一件事情是要指派专人来围着工商税务的大人们团团转。想想在美国可真简单,就是一份营业执照上面印了一个税务ID,一卡通用。) 资质 公司注册下来了,这并不等于你就能开业,还得搞相关资质。无论是开餐厅、还是做猎头中介、做网站开网店,都还得有“资质”。国营企业的资质都是天生的,而民营企业就必须求奶奶拜爷爷花钱破费去弄资质,人人都说资质是腐败的根源之一,但它依旧存在…… (注册了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还不能经营,那营业执照有个用啊?!) 发票 如果这不是日寇的遗物,那发票应该列为中国的“五大发明”。中国的转账凭证分小票和发票,你买东西付了钱,店里给你张收据,居然是不能做账的,非得要写在从税务局买的“发票”才作数。世界上哪个国家有“发票”这么一个畸形而繁琐的系统?全中国每天有多少人在埋头写发票啊?在沃尔玛、家乐福的中国分店里,会有一批从早到晚专职开发票的“机器人”团队,强制性增加企业成本,为的不是提高生产力、提高效率、提高顾客体验,而是逼迫企业自虐似的来孝敬工商税务大人。近来税务电子化,每家公司还要摊派出钱买“税控机”,控制税务是税务局的份内事,难道不用收去的税来建立税控系统吗?凭啥企业要额外支付税控机费用? (中国要做大国,引领世界潮流,不妨让孔子学院在全球弘扬普及中国独一无二的“发票”制度吧!) 年检 顾名思义,这是一年一度工商、财政、税务、统计、外管、社保、公积金、银行以及各个资质许可签发机构的集体年终大扫荡;尤其是如果公司有特殊的资质,还需要进行不同的年检,还可能引发各种企业所需的个人资质、上岗证、培训费等等。。 (工商税务对于企业的监管按“年月日”进行,每天、每月、每年都有特定的名目和理由……特别是年关难过,多收点银子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