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盒子:还原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教训(一)
详细内容
如果盛大在2005年不做盛大盒子,今日盛大乃至中国互联网将会怎样?
用一个如果的话,整个巴黎都可以装在一个瓶子里,如果这个瓶子比巴黎还要大的话。讨论如果很多时候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但我们禁不住还是要帮助陈天桥和他的盛大复盘。
笔者在《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中曾揭示过一个规律――中国互联网和中国经济之间的跷跷板定律,这个定律在2004年再度应验,这一年时中国企业的败局之年,但却是中国互联网的超级大年。从2003年12月到2004年12月,整整一年时间内,有11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上获得上市的机会:他们中有以无线业务上市的空中网、掌上灵通;有在美国香港两地上市的Tom在线;有无线+虚拟增值业务的腾讯;有在线招聘网站51job和财经门户金融界;有跟携程概念基本一致的在线旅游网站E龙;还有九城这样的网络游戏公司;但这些IPO加在一起,其产生的影响都比不起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就是盛大。
盛大的陈天桥是200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最耀眼的角色,即便是放大到整个中国的工商业界,陈天桥在2004年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2004年10月,在短短的一星期内,在陈天桥的要求下,高盛帮助盛大发行债券,成功募集资金2亿美金。对比首日IPO的尴尬表现,三个月后的成功发债让陈天桥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修复。一个月之内,陈天桥把这笔钱用在了盛大上游内容商Actoz的控股上面,这次收购再次让陈天桥的信心得到认可和放大。
陈天桥的表现甚至是跨年度的,2005年春节前后,陈天桥斥资近20亿,仅用43天即成功收购中国最大门户网新浪19。5%的股票,成为新浪最大股东,此举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以相当夸张的方式提醒大众,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已经悄然变化。
也就是在一片惊叹声中,陈天桥和盛大推出了盛大盒子这一战略性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盛大不做盒子,而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虽然九城、巨人、网易和腾讯这些事实上的崛起方还是大有可能崛起,但对于盛大来说,其领导地位会更加稳固。
正是由于盛大在盒子战略上将资源进行的倾斜性投入,使得盛大在网游市场上的垄断性领先丧失,但从客观上,也形成今日网络游戏市场乃至中国互联网市场战国争霸的局面。这是盛大的不幸,但却是行业的大幸。
从这个意义上说,盛大盒子的失败其实是远胜于十亿美金的教训的。对于这个教训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陈天桥本人有超越现实的雄心,这种雄心凌驾于团队发展的需要之上,也完全不考虑用户的感受,又是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与强敌广电争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