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感悟>经验分享:互联网是口碑营销的放大镜(一)

经验分享:互联网是口碑营销的放大镜(一)

详细内容

编者按:不知何时起,许多白领出门吃饭前已养成一个习惯,先去大众点评网上兜一圈,看看有什么最新的美食推荐。大众点评网被业界人士形容为全民参与的“中国餐饮手册”,这一殊荣让大众点评网CEO张涛颇感自豪。


创业源于爱好

2003年元旦回国,虽然我当时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但觉得太按部就班,和自己的太太商量以后决定创业。

当时国外比较成熟的模式国内都有了,新浪、百度、携程已经做得很好,我想探索一个在中国可以做起来的新模式。

那时刚回到国内,觉得找地方吃饭很犯愁,问人也问不出所以然,别人介绍去的餐厅自己去了以后都不是非常满意,报纸的信息也不多,而且含有很多广告成分。由于在国外呆的时间比较长,我希望能获得一些公正的但不掺杂太多商业成分的信息,加上自己非常爱好美食,对美食比较挑剔,于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开始了网站的筹备工作。

太太拿出工资支持

创业之初,我并没有什么创业资金,反倒欠了很多钱。和太太是同学,我们在美国读书时总共贷了10多万美金,回国没地方住,需要买套房子又贷了90万人民币。当时我们刚MBA毕业回国,太太在通用电器找了份工作,于是我们商量用她赚的钱先支持一下自己。太太也喜欢美食,而且互相默契,所以相当支持我的创业尝试。她每月从工资里拿出几千块钱,当时并没有一笔固定的资金投下去。

我开始做这个项目只是一个设想,对大众的实际需求并不了解。中国人跟美国人相比不是非常外向,这个平台推出来到有没有人评论,会不会出现只有人看,没有人写的尴尬局面,自己心里一点都没谱,所以我想先看一下反馈如何,如果做一两个月没什么起色就准备换一个项目做。

“逼迫”亲朋点评

虽然一开始没什么钱,但我认为第二拨创业对资金的要求不是特别高,尤其是对像我们这样的网站,对带宽、硬件、人员的要求比较低。当时网站只有我一人,不需要付工资。于是自己做了一个网页,搜集了一些餐馆信息,找到了可以评论的“靶子”后,“逼”着高中同学和亲戚朋友到上面去评,再让他们邀请其他朋友去评论。

刚开始我并不期望会有1万或10万的人来注册,而是想知道别人会否评价,评价出来的质量如何。就这样,“逼迫”出了一两百人来做点评,点评的回报就是请这些人吃饭,吃完了一家餐馆紧接着让他们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