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防骗>夫妻创业 苦难中孕育的创业良机(一)

夫妻创业 苦难中孕育的创业良机(一)

详细内容

第一年,他转业了,没有工作;第二年,儿子早产,疑似脑瘫;第三年,妻子下岗,生活困顿;第四年,创业失败,血本无归……接踵而至的苦难,足以击垮一个家庭,毁灭一个人的信心。然而,他没有倒下,而是在煎熬了数年之后,与妻子一起找到了创业良机,走出困境,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李社坡、吕华夫妇的日子原本是平淡而幸福的。李社坡是伊川人,先后在驻川某部、驻洛某部当兵;妻子吕华是洛阳白马集团的职工,收入稳定。变化是从2001年开始的,那年李社坡从驻洛某部转业,没找到工作。当了12年兵的他早就习惯了“领导让干啥就干啥”的日子,突然让他“自己想干啥就干啥”,还真有点手足无措。无奈,他开始四处找工作,却四处碰壁,一无所获。2002年,儿子只在吕华肚里呆了不足6个月,便“急匆匆”地降生了,体重只有1.6公斤,拉了几天肚子后,体重又锐降至1.4公斤!更可怕的是,儿子出现了明显的脑瘫症状:肢体发育、智力发育都面临一定的障碍。高额的医疗费迅速吞噬着他们的存款,更吞噬着他们的信心……

  2003年,吕华下岗了。每天除了给儿子看病、做康复训练,两人就是紧皱眉头,坐在家里长吁短叹。2004年,他们东拼西凑借了4万元钱,开了一个“拥军食品经营部”,却因经营不善和屡屡受骗而破产,血本无归。

  开店失败后,李社坡开始四处打零工,最困难的时候,口袋里只有2.5元钱。他花2元钱买一碗素面充饥,还要用省下的0.5元钱打公用电话借钱,给儿子治病。

  吕华一直没再找工作,整天抱着儿子穿梭于各大医院,让儿子参加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钱越来越难借,多少次我都觉得撑不下去了,真想放弃,一了百了。可是看到儿子期待的眼神,我和丈夫只能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吕华含泪道。

  后来,实在没钱让儿子去上康复训练班了,吕华只能根据经验,自己设计康复方式,自制康复器具,帮儿子进行智力、肢体康复。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咬牙坚持”终于有了回报:儿子的肢体发育逐渐正常,智力也赶上了同龄孩子……

  2007年,李社坡参加了市劳动局面向困难群体开设的免费创业培训班。经过短短10天的培训,他找到了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还总结出了两大“创业要领”――经营上要精打细算,投资项目更要精选!就在这时,他发现妻子在帮儿子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练就了一套特殊本领:一个孩子只要从她面前经过,她就能敏锐地观察出他是不是粗心,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并能针对孩子的特点设计出一套学习能力培训方案。妻子的“特异功能”是在教育发育不太正常的儿子中磨炼出来的,如果用于正常孩子的学习能力培训,效果是不是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