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一)

中国企业新势力 海外“少帅”(一)

详细内容

中国企业的海外领军人物会在什么时候集体性地执掌总部大权?

  五年到十年!

  金蝶、用友前副总裁吴强,和君创业执行董事长李肃,朴智咨询副总裁罗畅,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对《中国企业家》给出了同样的答案。这真的是一个可以预见、且不可逆转的商业大势吗?

  李肃认为,中国商业进程以十年为一个周期。80年代是国有企业分化的十年,好的活下来,差的消失。90年代是国有和民营分化的十年,到2000年,中小型国企基本上没有了。而眼下是竞争力分化的十年,谁能活下来,谁就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2010年开始,就到了围绕国际化能力分化的十年,谁能成为全球性的企业,谁才能存活。

  屈指算来,2005年正是中国企业围绕竞争力分化、船到中流的时刻。再过五年,即是中国企业群体性的展开国际竞争和分化的开始,之后再有五年,这场国际化较量就可基本定局。而眼下,作为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和先行者,海尔、华为、联想、TCL等公司已经将国际化进行到一个较为深刻的阶段,预示着中国企业即将在跨国竞争中进入一个群体性的爆发期。

  如果李肃的推断带有对商业现象的总结,那么罗畅从宏观层面的计算就不失严谨。中国在2000年定下计划,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要实现20年翻两番,就要求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必须看到,目前国内商品99%已经过剩,开拓海外成为必然,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增长的销售额将有很大部分直接针对国际市场。按照8%的增长比例,中国企业的海外业务即使从零开始,在十年之内就会超过国内业务,那么统领海外的经理人群也就自然获得了压倒性的贡献度和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