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财富人物>一个农民的发家创业史(一)

一个农民的发家创业史(一)

详细内容

采访邱继宝是在他的办公室。群书林立,浓墨飘香你不得不联想起书房!

  举止言谈温文尔雅,举手投足大力得体,自信之中彰显智慧,从容之中似见风云你已捕捉不到任何关于农民的痕迹!

  但邱继宝曾经是个农民。邱继宝曾经是个因穷怕了而爱财如命的农民!在那样一个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贫困与饥饿是驱之不散的幽灵。钱财之子农民,就像甘霖之于生命,它的意义不在子满足奢靡之享受,而在于维持基本之生存。

  14岁那年就无奈地结束自己的求学之路,邱继宝却无所事事。这对生性好强者而言,痛苦莫过于此。

  后来,邱继宝忍无可忍。他偷偷地用自行车拉人载客,一道能挣今一两毛钱,总算可以养家糊口。但没几天,他就被抓了说他在搞运输队,搞运输队就是搞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就要割尾巴。

  邱继宝车被没收,人被批判。

  再后来,终于挨到环境稍微宽松一些了,极度压抑的邱继宝仿若出笼小乌,一头就;中了出去。他邀上三五个老乡,操起鞋刀,揣上鞋锤,补衣修鞋闯关东,一补就是三年。三年时间内,邱继宝踏遍东北三省,饱尝生存之艰辛。他挣下了10万块。

  正是这10万血汗钱成就了后来这个缝纫机大王的传奇人生。回到家乡,邱继宝又贷了一部分款,办起了缝纫机制造厂。开始是找几个人帮忙,后来业务不断拓展,规模扩大到300多人。人一多,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企业要面临管理方面的困难又要和大厂竞争。刀不如人,枪不如人,何以制胜?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产品能否出口?一切都是未知。

  为了打开局面,邱继宝决定组建一只营销队伍。这支队伍犹如一支精锐的先锋军,为飞跃缝纫机的前进扫清了很多障碍,南京、北京、上海中国任何一个犄角旮旯都有他们的身影。在上海第一百货,邱继宝在商场经理办公室已经磨了将近3个小时了,商场经理对于这个农民企业家熟视无睹,在他的心目中这个人与来找他的其他人并无两样,磨磨也就走了。可是3个小时过去了,这人还没有一丁点想走的意思。无奈,经理说,你凭什么要让我卖你的缝纫机?邱继宝说,你为什么不卖我的缝纫机,因为我是农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