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注塑原料助剂>饭馆禁用塑料袋是为健康还是为罚款(一)

饭馆禁用塑料袋是为健康还是为罚款(一)

详细内容

最近,小饭馆的生意备受生猪涨价和禁止用塑料袋的祸害,已经进入膏肓之地,要不有俗话说“卖饭不如抢劫、抢劫不如炒股、炒股不如养猪,养猪不如卖包子,卖包子也不敢用袋子(塑料袋)”。这都是闲话,不足正理言声,但是在政府出台碗上套塑料袋罚款最高1000元的政策后,有一个问题就浮出水面了,这个政策到底是为了食品安全,还是为了罚款。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开小饭馆的,我也不是托。就是一个朴实的消费者,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不让用塑料袋,怎么保证餐具的安全?

大家用塑料袋的原因

前几天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稿件《省卫生厅:上半年陕西省传染病疫中肝炎发病多》众所周知,肝炎是大家在外就餐的第一忌讳,这个和肝炎的传播方式有关,肝炎主要由皮肤接触和共用生活用品进行传播,餐具是传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小餐馆没有消毒设施,又不可能用消毒碗的情况下,塑料袋被大家视为抵制肝炎之毒的最有效,最廉价的产品。时过境迁,现在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更高了,所以简单的塑料袋隔离病毒,已经不能让大家满足了,这也是因为有专家提出“塑料袋在加热时会对大家的身体有伤害”,那么到底有什么害处呢?

都说塑料袋有毒,到底是什么毒

塑料袋是有机类化工产品,制作的方法很多,它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或者聚苯乙烯等有机物,在高温过程中,聚乙烯和聚苯乙烯可以产生部分对人身体有害的产物。目前市面上大量使用的透明状、价格低廉的薄膜塑料袋,多为PVC(聚氯乙烯)材料,刚出锅的热东西,温度大约有90℃,而这种PVC塑料袋在80℃高温下就会遇热熔解,所释放出来的增塑剂等物质有毒有害。增塑剂、稳定剂、颜料等这些辅助材料在使用中,又容易被食品中的油或水抽提出来,和食品一起吃下去,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同时这类再生塑料袋可能含有荧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人体伤害极大。;说了半天,这些“毒品”到底会对人带来什么程度的伤害呢?

这些有机物有可能致癌

聚乙稀虽然为无毒塑料制品,但是塑料制品加热散发出来的气味对人体大脑有一定损害。但是回收使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袋(我们常用的套碗袋)含有的增塑剂、稳定剂、颜料、荧光、塑料制品属于有机类物,加热使用可致癌,国家明令禁止其为食品包装。同时回生塑料制品中加入的重金属对人、畜有直接的生理毒性。

俗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者

问题出来了,用塑料袋可能致癌,不用可能得肝炎,看起来机率差不多。但是,癌症是一个成因很多的疾病,再加上现在的专家几乎每天都要说几种致癌的东西,更可恶的是,同一种东西他们今天说可能致癌,明天说可以治疗癌症,大家被忽悠多了,也就不相信了。而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单一,加之病从口入的古训,所以大家在吃饭中宁可吃点塑料袋,也不会去选则相信别人用过的碗筷。这是一种长痛与短痛的较量,避讳能看见的,不避讳看不见的,“眼不见心不烦”,反正你没给我碗上套塑料袋,我一眼就能看见。

第二,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得从根子上下手。

看来用塑料袋确实有毒,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在外面吃饭时不会“中标”呢?

有两个办法,第一、用自己的碗筷;第二、店家对碗筷进行消毒。第一个办法已经号召了无数年了。看起来推广比较难。第二个办法,我个人认为是应该有可能性的,可能性就在于商家本身就是给大家提供消费品的,他承担着提供卫生、合理的联代服务。碗筷的消毒是最基本的,如果这个都提供不了,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饭店。就好一个人去理发,理发店不能让消费者自己带凳子吧,合适舒服的凳子应该是理发店提供的(这不过分啊)。

罚款套塑料袋不如罚款不用消毒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塑料袋是会给人带来伤害,但是不用塑料袋,也不对碗筷消毒(这是个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病菌靠洗碗显然不可能去掉),也会给大家带来伤害。在现在消毒柜还不能确定在小餐馆起到作用时,盲目的不让用塑料袋,是不是有些不妥呢?总不能让消费者把嘴贴在墙上,等着政府把工作做好,小饭馆都用消毒柜了,再去吃饭吧。

第三、这个决定显然不是很人性化

在一头还没有搭好,一头又已经踩空的情况下,消费者已经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了。我们在想一个问题,对于商家用塑料袋的罚款和对商家不用消毒柜的罚款,工作难度上有区别吗?也就是说没有消过毒的碗和套了袋子的碗能不能靠肉眼区分出来呢?(消过毒的碗是非常干燥的,开着的消毒柜中拿出的碗是热的)。检查工作说简单也简单,工商部门接到消费者的报告,检查一下就能确定(和现在检查碗上套塑料袋工作流程一样)。既然这两种检查都差不多,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个政策的初衷。也许有人说了,这个政策不是为了消费者健康,是为了环保,塑料袋不能降解。如果只这样,我倒要问问,人都病死了环保有什么用?难道环保是为了另一类人?而不是这些在小饭馆消费的普通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