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的人生态度
详细内容
第一篇:《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
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
乐观就像心灵的一片沃土,为人类所有的美德提供丰富的养分,它使你的心灵更加纯净,意志更加富有弹性,它像最好的朋友一样陪伴着你的人次,像尽职尽责得护士一样呵护着你的耐心,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你的睿智。它是道德和精神最好的滋补剂。
马歇尔-霍尔医生曾对自己的病人说过:“乐观的态度是你最好的药。”
所罗门也曾说:“乐观的心态就是最强劲的兴奋剂。”
无论遇到多么难办的事,我们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成大事者都会选择乐观的生活态度,选择了乐观的生活态度你就选择了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就学会了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就学会了把握时机。
在众多的传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往今来,那些天赋秉异的伟人们,大多都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不为名利、金钱或权势所动,在平静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迸发着自己的激情,例如荷马、贺拉斯、维吉尔、蒙田、莎士比亚以及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都很好地反映出这一点。在他们经久不衰的作品中,充分表现出了那种对平静和乐观的追求。乐观向上的人物,举不胜举,我们在这里要提到的还有路德、莫尔、培根、达芬奇以及拉斐尔等。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为之奋斗的事业中,并享受着工作的乐趣,他们的博学不断地创造美好的生活。
人世间,并非无烦恼就快乐,并非快乐就没有烦恼,所以,保持乐观的态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一生都保持愉快的生活呢?请阅读下面八条:
1、承认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承认自己的弱点,乐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忠告,并有勇气承认自己需要帮助。
2、
3、
4、吸取教训。面对失败和挫折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勇往直前。有正义感。在生活中诚实和富有正义感,朋友们就会乐于帮助你。能屈能伸。对待人生的态度应该是处之泰然,人的一生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
或其他不幸,要客观对待、随遇而安。
5、
6、
7、热与助人。帮助别人,与人关系融洽,自然就会受人尊敬。宽恕他人。自己受到不平等待遇时,学会宽恕和同情他人。坚守信念。当做任何事情时,都必须坚守个人的信念。
8、心境开朗。只要牢记实践,快乐就会永存心间。
第二篇:《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
●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改变会遵循一定的轨迹,即:结果决定于行为,行为决定于态度,态度决定于信念,信念决定于自我期望。
有什么样的内心期望,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接着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事态度以及什么样的行为,于是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自己是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平淡淡的人,你的结果就真的是平平淡淡;如果你认为自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你的结果就常常会干出一番大事业。
所以,积极思维者,得到积极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得到消极的结果。人有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对错之分,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两个秀才在赶考的路上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于是第一个秀才想:考试的日子遇到棺材真倒霉,他的心情也自然受到了影响,结果名落孙山。而另一个秀才却想:棺材与"官"、"财"二字正好谐音,这不意味着好运当头吗?受此影响他在考试中发挥出色,结果金榜题名。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他说:"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
积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办法,最终得到积极的结果。接下来积极的结果又会正向强化他积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
具体来说,这些人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都能鼓励自己;并且会尽量将自己的积极情绪感染周围的同伴;永远积极乐观、从不抱怨;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从不自我设限,因而能激发自身无限的潜能;整天都生活在正面情绪当中,时刻都在享受人生的乐趣。
而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消极思维者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总是在关键时刻怀疑自己,散布疑云;会尽量将自己的消极情绪传染给他人;永远悲观失望,抱
怨他人与环境;因为自己行为消极,最终会让仅有的希望彻底泯灭;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使人不能享受人生固有的乐趣。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有个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父亲问他你在做什么啊?“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温馨提示: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是很有趣的:一个油饼、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好好的一个饼怎么搞了一个窟窿。
▲一只蜘蛛和三个人▲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当时一位学员大声地问他:"黄老师,你一直在教别人如何成功,请问,你自己是一个成功者吗?"我选择这一职业的初衷并非因为我已经很成功,而是因为我一定要成功,并且还要帮助普通人有计划地取得成功;我并不认为我是在'教'别人如何成功,我只不过是把我所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尽我所能地分享给大家,同时我也照自己所说的去做,并且立志成为一个成功的实践者
第三篇:《乐观人生-乐观心态》乐观人生-乐观心态
同一件事情,切入角度不同,所持心态不同,形成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就说考学落榜吧,悲观的人光往坏处想,结果愈想愈沮丧、委屈、绝望。而乐观的人,则会以落榜为契机,认真检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重新确定目标,尽快迈出新的步伐。这两种人,结局大不一样。无数的研究也表明,拥有乐观心态的人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遇上许多不太顺心的事情,乐观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管你是天生丽质还是相貌平平,都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自己的乐观心态。通过练习下面的几项内容,很快就会保持乐观,而且好好享受其带来的美妙结果。学会感恩
大家都是天生幸福快乐的。我们生活在如此现代而有民主的世界上,享受各种权利和保障。绝大多数人吃得好,穿的暖,有地方居住,得到保护。而且我们每天可以饮用清纯的水,吸收清鲜的空气,享用安全的食物。绝大多数人远离战争,摆脱饥饿。这些是如此的宝贵而有平常,甚至我们都很少注意和珍惜。乐观的人,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并乐在其中。如此,一种活着即是幸福的感激之情也会油然而生,对生活中的其他不顺心的事情也会看淡很多。与乐观者同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研究表明,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悲观主义者的消极态度会像疾病一样传染。乐观的情绪也会感染人的。因此,选择朋友的时候要选择那些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朋友--如果你不想被悲观主义情绪围绕的话。选择与乐观向上的朋友交往,你的生活环境也是积极,乐观的,你的心态自然也就会受到影响。
学习他人
为什么别人能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为什么别人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能够做到平稳心态,应对自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正确做法。通过学习那些著名的乐观主义者的故事,为人做事的态度,很快也会有所心得体会。
帮助别人
学着好善乐施,经常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家人,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在自己时间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去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无偿献血,做志愿者,义工等等。学着慷慨大方,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胸,向需要帮助的人深处热情的双手。当你对别人如此做的同时,也学别人也同时向你敞开了他们的大门,爱就在不经意中流淌。
适时的回避
遇上坏消息,或者不顺心的事情,适时的回避也是不错的选择。暂时的回避:不去想,不去问,不去评论。在过了段时间后,你也许会发现自己精神抖擞,力量无穷。如果你担心如此做法是逃避问题,那么请明白--这个世界少了你照样转。在你没有更加好的解决办法的时候,学着适时的回避。
投身自然
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社会和生物是如此的复杂和高级进化,通过投身自然之中,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之处,也会刺激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大自然亲近,可是使我们的灵魂净化,心绪安宁,心态平稳。当再次出现的时候,也许是精神抖擞,心旷神怡,做好了一切准备接受更加大的挑战。
精神寄托
无数的研究表明,拥有精神寄托的人(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精神寄托)可以帮助人活的更长,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成败。你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类型呢?你可以选择某种宗教信仰,你也可以选择瑜伽或者太极等等。前者是某种类型的冥想,或者是身体上的训练。同样其它的形式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培养乐观心态的。比如一些管理一个小小的花园,在唱诗班放声高歌等等。
乐观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要。乐观,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一种品质。乐观,就能以幽默的眼光看待不愉快的事情,以轻轻一笑缓释痛苦,甚至以不幸中的万幸聊以自慰;乐观,就能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逆境中找到出路,尽快走出阴霾,铸就辉煌;乐观,就能发挥自己的优长,激励自己的热情,开掘自己的潜能;乐观,还能吸引和感染周围的人,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帮助。这就是乐观的力量。
乐观,既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更是一种素质、一种智慧。
第四篇:《乐观心态很重要》卢梭曾说:“感谢生活给我的一切不幸。”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你的人生就是甜的。
莫言,在看到他辉煌的一刻,有没有想过他自己也曾被批为得奖赔率最高者,虽然在无尽的否认下,他也没有放弃自己,“闭关淡然写作”,现在我们才得以通晓他,我想如果用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的人生常八九不如意,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而生活本身也如此,但我们可以用一颗完美无瑕的心态也就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完成它,当拿到甜的会庆幸它是甜的。
相比之下,刘伟,独臂钢琴师,在他的弹奏下,我又体验到另一番的“甜”,或许是上帝对他的偏爱,让这个个饱满的苹果被上帝多咬了一口,他深知这一点,也感恩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知道那么一天,在金色大教堂下的历史性一刻,他淡淡的微笑征服了一切。在他超凡的技艺下,乐观便是他成功的催化剂。
乐观是一件感恩万物的生活态度,我们双眼是平行的,你在看见缺点下凭什么忽略优点。对待生活,你又凭什么只带着悲观?让我们来乐观对待生活吧!
或许我们不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不会如咖啡那般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但我们可以是一杯简单的茶,茶是淡的,一杯在手,上下沉浮,近乎透明,那种感觉的愉悦,也并非笔墨可以形容的。喝上这么口茶吧,它不仅是乐观的代词,更是无尽的快乐。{乐观的人生态度}.
或许我们周围环境不那么优美宁静,但是试想在沙漠里,两个求生的人在一杯仅存的半杯水下的一番话。其一说:“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说:“真幸运,居然还有半杯水。”我们应该明白,适应环境,不抱怨,从自身着手来改变,若本着一颗积极的心,那你的世界会不美?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那人世间最美的生活态度——乐观。
第五篇:《浅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浅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姓名:郭婷学号:20030214366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老师:张振龙职称:教授
摘要: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受到了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影响。虽然苏轼一生坎坷,但是他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苏轼;旷达;乐观;人生态度
Abstract:OnChinesehistoryofculture,SuShiisdistinguishedonemanofwriters.HehasaeptedConfucianexplainingtheeffectsayingthatthreegrowthought.Hesetsofffromself'stheexperiencelivingalthoughSuShihasbadluckallone'slife,havingcarriedoutthethoroughthinkingonsocietyandlife,thisisthoughtdeeplyandmeltingtoentertheattitudecreatingmiddletoliterature,showingBroad-minded,Optimisticlife.
Keyword:SuShi;Broad-minded;Optimistic;Lifemanner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在当时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诗,文,词,赋)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同时,他又是经历磨难最多,生活起伏最大的作家之一。但是历经宦海风波的苏轼看穿了社会和人生的一切,他对社会和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将这种思考融入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形成的原因
苏轼作为宋代的文人,他接受了儒释道三种思想。儒家的兼济天下,经世致用;释家的虚静明达,智慧通脱;道家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构成了一种文化心态上的统一互补,给中国古代文人深刻的影响。苏轼融合了三家思想,但是他并不是把互相矛盾的诸家教义简单的混杂在一起,而是在经过了他独立的选择和思考之后,兼取各家之长,并加以融会贯通,化为自己生命意识的一部分,进而表现出独特的人生态度。
苏轼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看法,表现在他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有如下名
、[1](P113)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其意在表达人生行踪之无定犹如雪泥鸿爪一般飘忽偶然。诗文发自性灵,表现了带有普遍性的人生体验,蕴涵了深邃的哲理。而在词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四字,比起诗中的人生如“飞鸿踏雪泥”来,词中的“人生如梦”似乎显得更加透彻和格外沉重。尽管“浮生若梦”之类的话前人如庄子、李白等早就说过,但是苏轼词中的“人生如梦”非人云亦云的简单
抄袭或沿用,而是受儒、释、道多种思想的影响和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所得。
据苏辙为苏轼所撰的墓志铭中说,苏轼的母亲程氏自幼就教育苏轼向东汉的良吏范滂学习,由于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苏轼人生观的基点是“有所作为”的“入世”的思想,这种思想使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明显的社会责任感和坚贞的道德操守。同时,苏轼又借助释、道的思想在他的一些作品中也表现出“人生如梦”的感触来。在他的《十拍子》中有“身外傥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
[2](P207)的诗句。其中的“傥来”和“无何乡”源于庄子。庄子在《缮性》篇中有“轩
[4](P264-265)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意思是说荣华高位并非真性本命,
不过是偶然得来或无意得来的暂寄之物。庄子《逍遥游》中有“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4](P14)《列御寇》篇中又云:“彼至人者,归精神呼无始,而甘瞑乎无何有之乡?”[4](P557)苏轼深受道家的影响,在短短的两句之中,借用了《庄子》两个词语来表达他的“人生如梦,醉即吾乡”的思想。在他的《前赤壁赋》中有“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3](P91)的语句。当年曹操挥师南下,那千军万马和那火烧赤壁满江红的辉煌业绩,现今也早已灰飞烟灭和烟消云散了,那么每个普通人的微不足道的人生难道不是更加如梦似幻般的飘忽和渺茫?而“灰飞烟灭”四个字并非苏轼的妙手偶得,而是受释家思想影响的产物。苏轼词中屡见人生“如梦”、“如寄”(《西江月》:“须信人生如寄”[2](P199))之类的话语,就是吸收了佛、道思想并经过自己的一番感悟后产生的。
此外,从苏轼的人生经历来看:苏轼才华横溢,青年得志,苏轼平步青云并非难事。可谁料世路多艰,风波迭起。他的大半辈子却在宦海中跌了两大跟头,一次是被贬黄州,另一次是被贬到更远的岭南,差一点穷老送终于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命运对他这样的捉弄,加之生活遭遇的瞬息剧变,自然回引发他“人生如梦”的感触。除了在《赤壁怀古》中有“人生如梦”的词句外,在苏轼其他的《西江月》中也屡见相似的表达,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2](P199)等等。若要数其感触最深和悟性最高的词句便是《永遇乐》中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2](P211)他从燕子楼的人去楼空,徒存其名说起,推衍出这样一番人生道理:古往今来无数代人的离合遭遇和悲欢之情,说穿了不过是一连串旋生而又旋灭的梦境。可叹世人不明此理,因此只如大梦未醒。然而即便是梦醒之我,今日在此动情赋词,抒发浩叹。在后人看来,也不过是新梦一场或梦中说梦,所以清醒到这般地步,透彻到这般境界,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感悟是非常深刻的。比起李煜在《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5](P80)等主要因身世巨变所引发的“人生如梦”的感触来,苏轼的“人生如梦”就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哲理性。苏轼曾评论李煜词说:“李后主好书神仙隐遁之词,岂非遭罹多故,欲脱世网而不得者耶?”[6](P112)这个“欲脱世网而不得”在很大程度上说出了苏轼本人的精神苦恼:人生在世,极不自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具体情况如
政治、经济、法律、礼教等像一张有形的大网将人束缚,而在冥冥之中又有“天命”这一长更大而无形的大网将人罩住(如其《哨遍》中说:“此生天命更何疑?”
[2](P214))因此无奈之下,他只有依靠“人生如梦”的思想才能看破这红尘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主要以这种思想境界超越世俗之网的束缚。
从总体上看,苏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