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人生价值
详细内容
第一篇:《关于人生价值的论文》
关于人生价值的论文内容摘要: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能取得什么。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那么我们又要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哲学中讲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两方面内容的观点。关键词;
人生价值价值观实践价值取向
一、人生价值
1、所谓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的价值包括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任何价值都是表示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人的价值也是如此。不过在社会实践中,人在价值关系中的主体、客体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是主客体的有机统一。一个人,一方面是价值主体,他把他人和社会作为自己的价值客体,他是需要的主体,有其自身的需要,他要依靠他人和社会的活动及其成果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向社会的索取,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这种满足使个人得以存在和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这就是他的自我价值,换句话说,个人通过自身的活动从他人和社会那里获得必要的资料来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人生的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他又成为他人和社会的价值客体,以其活动及成果,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这就是他的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在价值关系中是主客体的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人生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东坡在官场上屡屡失意,甚至险些因“乌台诗案”丧命。然而,他乐观旷达,从来没有因为官场上的失意而怨天尤人。他为官一任就造福一方,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称赞。“一蓑烟雨任平生”正向我们展示了他的人生态度。他不仅造福百姓,而且为后人留下了灿烂的诗篇。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鲁迅先生在白色恐怖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笔杆子作为枪杆子为唤醒知识分子的觉醒发出了呐喊。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古以来,历史上有的人功成名就、彪炳千古,而有的人默默无闻,不为后人所知。其中的差距就出现在人生价值的不同。拥有巨大人生价值的人无一不是那些为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拥有巨大人生价值的人无一不是那些为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对于人生价值都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所以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就一定是最成功的。
二、价值观:
1、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决定的关于价值的基本观念,是人在对人生
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其核心是关于
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的基本观点。
2、关于价值观的衡量:现在,社会因素的复杂多变,使得人们往往不再把生活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视作确定无疑的,生活世界的动荡不定使得人们难以形成固定不变的价值观念,许多人失去对生活意义的坚定信念,怀疑主义、相对主义、非
理性主义随之蔓延。然而,现代社会却又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明确的态度,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和选择。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强烈地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定的世界寻求到一个安定的精神家园。然而,生活世界的变换不定,理想信念的迷失,又使人难以弄清生活的最终意义。人往往生活在渴望理解生活的最终意义,却又怀疑生活最终意义存在的矛盾之中,生活在因缺乏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对周围世界无所适从却又必须做出明确的自我决定的矛盾之中。由于缺乏精神的支撑,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无法应对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精神病患者增多。
当代人类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个体为轴心,以刺激和鼓励个体自由追求实利为基本价值取向构建起来的价值理念体系。三、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四、人生价值在社会关系中确定:
人生总是社会的人生,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制约。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个人评估,而是由社会关系衡量的。个人主观上,也许能够按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多大程度能够遂愿,不是个人一厢情愿,受社会关系诸多因素制约。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
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价值量的大小,社会成员个人人生价值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格格不入。如果态度上对实现社会总价值目标采取消极不合作或背道而驰。势必造成:
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主流社会评价为低价值,无价值、甚至负价值,
自己的人生理想,要么丧失实现条件,要么备尝人生的艰辛和苦难,经过艰苦卓越的奋斗之后才能实现。
五、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
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就具有评价事物、唤起态度、指引和调节行为的定向功能。可将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倾向加以研究,也可把它作为一种人格倾向予以探索。
人们在工作中的各种决策判断和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前提。管理心理学把价值取向定义为“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判断的总体信念”。人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工作态度和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心理学家西蒙认为,决策判断有两种前提: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说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六、结束语: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什么,而不是他能取得什么。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是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人生价值: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实践活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个人和社会的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那么我们又要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哲学中讲的人生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索取两方面内容的观点。只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为之努力,就一定是最成功的。
1345723204陈浩奇
第二篇:《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体现
—一个永恒的理想
何为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人生观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生价值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为人人,即人生的社会价值,对社会尽责任和作贡献,在个人为社会尽责任和作贡献的过程中,既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又使自己的德、智、体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人人为我,即人生的自身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社会通过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满足个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人生价值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为社会或为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所在,也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所在。每一个人有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并为之追求不同的人生意义,人生的价值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人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多怀有各种各样的,五彩斑澜的梦想,也就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其根本就是寻求自身价值的肯定,寻求对社会的了解和社会对自己的回报与肯定。那么,在现实与理想的不断碰撞中,如何达成现实与理想的统一?作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的人,如何在其人生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可能是每一位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最大困惑,也是人生最大的追求。
什么是理想、梦想、幻想
理想
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人所设定,指人们希望达到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向往的奋斗前景。存在是现在式的,而理想是属于未来式的,或过去的,范畴很广,可以指特定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理念,所谓理想的事物,是以人对现在的认识为参照的。
理想和存在并不冲突,理想包括现在存在和过去的所有事物,没办法否定其存在。但理想都是以人为主体,离开人的理想,暂时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理想,也就是合理的想象,是只有人,这样的高级动物才可充分体现的一种意识形态。
理想具有社会性。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理想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理想的社会性是指理想不是离开社会的孤立的个人的随意想象,而是由社会制约和决定的想象。
理想的追求过程及方法:踏实做事,诚信做人,追求理想。
梦想
是人们在梦里所大胆的想象,不一定会实现,但只是一个美好的期望.有梦想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它便是人生活的动力!梦都是美的,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
梦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现实。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如果只把梦想当做梦,那么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没有什么亮点。梦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就是把梦想作为目标来执着的追求!
梦想是一个人在很多时候的信仰。它是人在做事情的时候的动力。并且,梦想也理应被渲染上浪漫的色彩。它没有宗教,不爱金钱,不图权力,它是一个人心里的美好部分。它可以默默无名,但是,它不可以蹂躏践踏!
幻想
幻想又称做白日梦,也是挫折的一种反应,由于有许多事物在真实的世界中是我们得不到的,所以就只好在幻想中去寻求弥补。前面所述梦境的功能,除了发泄压抑情绪外,有很大一部分也执行着“幻想”的反应。
在幻想中出现的事物范围是很广阔的,可以说是千奇百怪的。有些人沉醉于做白日梦,自得其乐。不过幻想的事物,也反映了个人所希望获得的事物,例如,一个生意失败的商人,可能幻想自己做成了一笔大生意,赚了千百万元;而一个常受人欺侮的人,可能幻想自己成为武艺高强的武士,要把欺侮他的人一个个打倒。
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想——随着人的成长,理想不断升华
人常常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对生活理解的变化,因经验的不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价值观。17岁便写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句的王维,年轻时想尽各种方法参加科举,以便做官。最后却回归田园,享受单纯生活,创作田园诗、
山水画。李时珍也曾10年苦读,三次落第,而后半生真正追求的却是《本草纲目》的完成。孙中山先生读的是医科,从事的是解救国家民族。
柴可夫斯基(PyotrIllyichTchaikovsky,1840~1893)读的是法律,却喜欢音乐,他经过努力的追寻,成为伟大的音乐家。毛姆(WillaisomerestMangham,1874~1965)读的是医学院,却热爱写作,经过追寻,终于肯定了自我,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丁肇中从理论物理到实验物理,李远哲从化工到化学,都是自我追寻。
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根据自身能力的进步,社会经验的丰富,结合实际而更新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期内的,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量化的体现。树立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己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己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革命先驱的崇高理想体现的人生价值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目睹晚清政府的腐败、专制和卖国行为,18岁时即“始有志于革命”,产生了改造中国的理想,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兴亡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革命纲领,是其“天下为公”中心理想的体现。“天下为公”,即天下是属于公众的,与当时封建社会的“天下为私”针锋相对,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即树立了改革国家弊病,推翻封建帝制,还天下于人民,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崇高理想,以国民公仆为己任,其终生所追求的人生价值,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实现国家改造,并为之耗费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总理周恩来,12岁在沈阳读书时,即在课堂上大声喊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4岁时更是在作文里明确写道“深重读书应以担负并完成‘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充分反映了少年周恩来要
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宏伟大志。{人的人生价值}.
伯尔切斯库是19世纪罗马尼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伟大的爱国者和卓越的思想家。从小就受到进步思想的陶冶,目睹祖国受压迫和蹂躏,在心灵深处萌发出矢志救国的幼芽。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他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22岁时提出了正义、博爱的口号,主张用自由和民主思想来改造社会,建立一个独立的新国家。26岁时,发表了题为《关于祖国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情况》的著名演说,十分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只是罗马尼亚人的民族统一,别无他求。
崇高理想中所反映的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古往今来的无数中外革命先驱,都在人生早年即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理想,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而这些革命先驱的人生理想中所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与国家命运、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当大多数人还在幻想于如何光耀门庭,如何实现个人奢华时,这些伟人即以超人一等的价值目标确立了人生的方向,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从这些伟人的经历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人生开始奋斗时,每个人都应该志存高远。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恒久的精神动力。那么,我们又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呢?大家都清楚,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均收入、综合国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中国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每一位热血青年的积极参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然而,中华之崛起、民族的强大,光靠理想是不够的,要科技、要文化、要一大批掌握了科学技术的建设者,爱国必须强国,而要强国则必须奋斗不止,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刻苦学习,为真正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海外归国学者的理想
众多学者远赴海外求学,最终克服种种困难,海外回归报效祖国,即使因种种原因未能回国,也时刻关注祖国发展建设,献计献策。为什么?因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人生理想,因为他们胸怀爱国之情,心存强国之志,正是这种情感和志气,面对国外优越的物质条件诱惑,面对祖国的召唤,他们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实现了自身最高的人生价值。
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36
岁即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拥有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时,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立刻产生了回国效力,为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的想法,并鼓励中国留学生尽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上。面对美国各方面对其回国设置的重重阻挠,甚至威胁,钱学森毫不动摇,以一颗赤子之心,带着报效祖国的激情,毅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倾其所学,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竭思尽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试想在美国定居,并受聘为终身教授,在当今社会可能是无数科技人员的梦想,而钱老以维护祖国的利益,以建设新中国为理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放弃了这一切,爱国之举,彰显其人生价值追求,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1950年,中国“原子弹之父”,年仅26岁的邓稼先,即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而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仅9天,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国防事业。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拳拳爱国之心,仍为后人感动唏嘘。
把知识贡献给祖国,将人生服务于社会,是这些海外学者毕生的理想,并在祖国的土地上得以实现。作为一个学者,他们有渊博的知识;作为一名留学归国人员,他们有一份赤子情怀;因为对知识的执著追求和踏实严谨的求学作风,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就;出于对祖国强烈的归属感和真诚奉献的人生理想,他们选择了国内崭新天地的开辟;带着智慧的荣耀和融贯东西文化思想的意识,海外归国学者这个特殊的群体,在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中也实现了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
人生价值的有益体现才是一个永恒的理想
1、确定个人的人生价值与追求。
社会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活得有价值,应该追求和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正确解决价值取向问题,确定人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付诸实践。价值取向问题是解决
第三篇:《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毋庸置疑,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我们的价值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同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与众不同价值观,由是,每个人对价值的诠释也会不同。对某些人来说,人生价值即物质价值,物质价值的多少决定了人生价值的多少;而对另一些人来说,人生价值为精神价值,即:某种非物质愿望的达成或某种精神需求的满足,如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宗教人士,等等。
而在我看来,人生价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概念,是由几层价值关系结构而成的。从人生价值的主体需求对象讲,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从人生价值需要主体看,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人生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它们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表象,也是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表现所做出的一种社会评价。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生价值,是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杠杆,也是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就好比说一朵花好看与否,并不只是花天生的好看与否,还要看花的人来决定,恰如古语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显而易见,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某个个体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如何优越,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他对别人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有多大。
人生的价值实际上也就是人所具有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最终所产生的效果,一句话,人的价值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群体活动中思想行为的客观反映。
人生价值的体现离不开主客观两种因素,也就是说,人生的价值首先要有主观的意向,再经过个人的努力,尔后在客观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道路曲折,前途茫茫,我们这一代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