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我眼中的美

我眼中的美

详细内容

我眼中的美(一)

罗丹曾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我眼中,美只是每个人内心对外在事物的一种愉悦的感受。在这世间,美无非分作自然之美与社会生活之美。

在自然这一方面,《庄子》曾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从山水,到草木,再到虫鱼,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形态,当你仔细观察时,自然会得到一种美的感受,而且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都不乏对自然美的描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游山玩水所得来的美感转化为艺术,形成了山水诗画;而西方在18世纪之前否认自然美,到18世纪末,以德国的歌德,赫尔德,希德等人为首的狂飙突进运动,才开始歌颂大自然。当然这些都是所谓艺术家眼中的自然美,那么我们这些常人眼中的自然,是否就不是美的呢?在我看来,其实每个人眼中,心中对自然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在假期中,与三五好友,游游山,玩玩水,带一卡片机,从自己最独特的视角,记录自己心中最美得景色,虽然从审美学的角度或许并不专业,但在你自己眼里,这些景色带给你的肯定是最美的感受。

自然之美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会随季节发生规律性的转变,最多会随观赏者的心情而发生改变,而社会生活之美,却更为复杂。初中时,一位语文老师曾说过一句当时我似懂而非的话:“丑极是美,美极是丑”。虽然当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但当时已经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现在回想起这句话,倒是有些明白了。在生活中,人分为外形美和内在美,二者都十分重要,但人作为一种感性动物,对外形美自然可触可感,但对内在美也十分重视。举几个演员的例子,初见黄渤,葛优,郭德纲之类,第一感觉自然是这个人怎么这么丑啊!但见过他们演绎的或诙谐或真诚或感性的人物但都富有人性光辉的角色时后,都会不自觉地忽略他们那不太对得起观众的外貌而对他们喜爱起来,有时候甚至是感觉他们的外貌也由丑转变为可爱了,这大概就是丑极是美吧!而那些反派角色,即使长相很好,我们还是觉得他们丑陋无比。最有意思的一个例子是最近我们追的《步步惊心》电视剧中,一个我们很喜欢的角色八爷,玉树临风,成熟稳重,细心多情,是大多数女孩的梦中情人,而在一个偶然机会中我发现这个演员曾经演过《绝代双骄》中的江玉郎,一个贪婪自私,心狠手辣,四处留情的花花公子,自此每次见到他便又有作呕的感觉。所以说,丑与美,都是人内心的感受,在很多时候都是不真实的,也不应该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在这里,又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有些人的审美能力高,有些人的审美能力低。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既然美与丑只是一种心理感受,只要你有这种感觉了,又何必在乎它是那种程度的美与丑呢?

我眼中的美(二)

我眼中的美

眼中的美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美丽的绘画;有人说,是每天能够看到亲人的笑容;有人说,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志„„而我说,是奶奶历经沧桑的手。

奶奶的手很粗糙。当我后背痒时,她的手就派上用场了:她用双手擦我的后背,既不会把皮擦破,又很舒服。而她的手这么粗糙,是因为她干了一辈子的活儿,即使晚年来我家里住时,也一刻不歇着,不是拖地就是收拾房间。

奶奶的手虽然非常的粗糙,但是却很巧。奶奶常说:“以前我没老花眼的时候,咱们一家六口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做的呢。”奶奶现在老花了,衣服是做不了了,但缝缝补补还是可以的。比如说,我的袜子破了,奶奶立即穿针飞线,没一会,袜子就补好了,我都看不出什么了。每当我夸赞奶奶时,奶奶总是得意地说:“怎么样,我的手艺还不错吧,想我年轻时,可是做衣服和鞋子的一把好手。我不仅把衣服和鞋子做得好看耐穿,而且速度还很快呢,我还经常帮别人做呢„„”她滔滔不绝地说着,我为了避免耳朵受“难”,赶忙岔开话题:“奶奶,我知道您老手巧,厉害,所以呢,所以停止一下长篇大论,好吗?”

不管奶奶的手在别人眼中是丑还是美,但在我眼中永远是最美的。

我眼中的美(三)

我眼中的美(四)

西方哲学智慧

我对美的认识

管理学院11级市场营销班

李园园2011024543048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什么是美?虽然是短短几个字,但却又是及其难回答。

什么是美?《美感》这本书指出:一个具有真正到位的定义的美必须是以人类为研究对象,揭示美产生的原因、具备因素和价值。必须尽可能的让我们明白,美在何时,基于什么原因以及怎么表现、审美对象的构成要素和我们的情感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如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就无法形成真正界定什么是美,或者无法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审美欣赏。这本书的任务,就是在这个意义上给美下一个定义,只有限制在这个范围内才会勉强完成这个使命。最后,它给美的定义是:美是一种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用不太专业的角度的术语表述,即美是被当做事物属性的快感。

从上面一段话中,可以找到几个因素点:人类、情感、价值。人类为什么可以作为自然界最高级的动物,是因为人类具有意识。正因为我们有了意识,我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或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有时候,我们还会进行选择,哪一些是对自己有益的,哪一些是我们所不能触碰的,这是情感和价值的辨认。为此,通过意识的加工,借助审美的“工具”,人类对美才有发现。

故按照我的理解,我认为,美是感官的愉悦。这里的感官,无可厚非就是指人的感官,包括最强功能的视觉,听觉,和低等功能的触觉,嗅觉、味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观看世界的窗口。蔚蓝的天空,深沉的海洋,伟岸的山川,无垠的田野,翱翔的小鸟,鲜艳的花朵,悠悠的小草还有存在的我们。世界上的万物只有通过眼睛才能被真切的感受到。所以,视觉是发现美的重要工具;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悠扬的音乐、无序的杂音、银铃的笑声、持续的辱骂等,我们的耳朵每天都能够接受的到,所以听觉跟视觉一样重要。至于触觉、味觉、嗅觉的话往往起到的是辅助功能。现在回归到正题----什么是美?

美是感官的愉悦,即一个人看到美的事物时情感是积极的、正面的、能够带来健康的生理和身心。比如说:你去听一场音乐会,音乐会上钢琴家和小提琴家们的出色演出使得每一个音符在大厅里面回响着,荡漾着。你的眼睛看到是他们精湛的演技,你的耳朵听到是流进的音符,瞬间你会觉得心灵很宁静,灵魂似乎都受到洗礼。前不久跟家人的摩擦、同事的尔虞我诈,各种的委屈与烦恼通通都消失殆尽。这时,你会觉得这音乐好美!

好了,第一个问题来了,如果你旁边的女友不喜欢这种音乐风格或者不喜欢古典音乐。她不赞成你的看法,她认为这音乐不美。你觉得这音乐美,而你的女友觉得不美,那究竟这音乐是美还是不美呢?这时,我们就要践行相对主义:我们试着根据一种意识自身的观点去理解这种意识,这就意味着在看待一种意识是如何反应时,不能从我们自身的角度去判断这种意识比我们的意识更好或者更差,正确或者错误。用不太专业的描述就是你就是你,你不是他。因此,刚才所说的音乐是美的,因为它提供了人们积极的情感,正面的情绪。在这个点层面上,第二个问题来了,我们要讨论所谓的愉悦。先来一个例子,强奸犯应该是罪大恶极的吧!伤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但是强奸犯自己却得到欲望的满足,

并且在性侵的过程中生理和心理都感到愉悦。按照我上面的说法(践行相对主义),是不是强奸也是一种美?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所讨论的美拥有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非自私性。我们的感官得到满足,在对美的沉思中我们往往能超越自我,情欲得到平静,我们欣赏到美好的东西会感到很愉悦,但却无意去占有它。例如:画家不会用色情的目光看待一个漂亮的女人,相反的,女人看到别人优秀的男人就想占有,前者就是非自私性,后者就是自私性。

关于什么是美?1500左右的字应该是说不清楚的,而且加上我本身知识有限,也就只能理解到这个层面上了,最后谢谢你的阅读!

我眼中的美(五)

——我眼中的美

正值严寒季节,路上没有什么行人,独留路两旁的枫树伫立着。站在路的这一头,放眼望去,一片凄凉萧瑟之景映入眼帘,所有枫树都稀稀落落地掉下了大片大片的叶子,其中一颗树尤为突兀,三两片枫叶零散地挂在枝头,整棵树如一位伛偻的老者一般,摇摇欲坠。风乍起,本就所剩无几的枫叶难逃这无情命运的摧残,终于功成身落,掉在了大堆大堆枯黄色的落叶堆中,再也分不清哪片是哪片了。本还有些许枫叶挂在枝头,尚有一丝生气,这会儿便越发显得死气沉沉了。树枝也似乎想要继枫叶凋零后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俯下了身来。偶有三两个行人经过,却无不是裹紧了外套,埋首疾步向前,口中呵出的袅袅白雾更是为这一幕渲染了几分悲凉奈。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一棵树,最多也不过是一扫而过罢了。也因此,没有人会听到那本就微弱的呢喃。若你俯耳倾听,你会听到落叶在诉说着什么。叶的飘零,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不,都不是。那是因为落叶归根的情思。

我被感动,因为有这样一种声音,即使不曾驻留于他人的耳边,依旧继续着低低的浅唱。这是一种壮阔的美,哪怕已到了生命的尽头。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人们褪下了冬季时身上厚重的外套,争先恐后的踏出家门想要拥抱这温暖的春风,感受春天的到来。仍旧是那一条道路,只是路上的行人骤增,欢声笑语不断,却仍旧没有人注意到路旁的树。大概路面已被清扫过,只余下三两片落叶散布在草坪上。疾步向前,脚下多了一片被乍起的风吹来的叶子,不及收步,一脚便踩了上去,耳边传来了脆生生的“咔嚓”声。低头看向那片接近支离破碎的落叶,弯下腰拾了起来,指尖所到之处,皆是饱经风霜后的沧桑,原本的鲜艳红色已被岁月漆染成了斑驳的枯黄,却仍能依稀看到它深刻的印记。侧首,望见了那棵依旧突兀的树,此时仍是只剩枝条在风中摇摆,树干满布粗糙的纹路,是岁月留下了这份斑驳。若你倾身上前仔细凝视,你会发现绿意星星点点在枝头蔓延,嫩芽正用它们稚嫩却真实的语言描绘春天。在那一道道的纹路中,用它们那充满了活力的美填补了生命的空白。

大千世界,美有千百种样子。我不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