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 的种子
详细内容
播下的种子(一)
播下的种子(二)播下的种子(三)播下的种子(四)播下爱的种子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了。今天,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进它的内核时,我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大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摄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地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不做笔记的,平时也有上课迟到的,不交作业的。对此我当然是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作业也一本不差。可是我同时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以后,班会、运动会、歌咏比赛、拔河赛„„班级、学校举办的大小活动成为我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主阵地。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班的贺德海一度迷恋网吧,不思学习,经常逃课,经过我耐心地说服教育,他返回了课堂。现在他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任课教师也对他的表现啧啧称赞。贺楠性格孤僻,不善于同同学往,由
于家庭贫困,一度有退学念头。去年秋季,我拿出自己的工资替他报了名,帮助他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任
命他为班干部,激励他不断进步。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两年多的从教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可是我们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于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面对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教学中,我也许不能把爱汇聚成海,但我会竭尽我的生命把爱的水滴凝聚成一条小溪,让清澈流进每个学生的心,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
老师们,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爱,是我们的全部财富。让我们播下这颗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丰硕的果实。
播下的种子(五)播下的种子(六)播下责任的种子
财溪中学-----蒋冠军知识目标:懂得“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做到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自己负有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姚明以及我市省运期间的志愿者行动使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社会、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都在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导入课堂。
二、探究新知
<一>牢记自己的责任
1、由各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引导学生认识:“人必有责““人各有责”
a、角色与责任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二每种角色都有其相应的责任。
b、教师简谈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不同场合所担当的责任。
2、尽责的意义
a、认识到自己扮演角色并尽到自己的责任,有何重要意义----只有那些牢记并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
b、列举尽责的典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承担自己的责任
1、学生阅读教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思考: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周边的不文明不负责现象,认识这样做的不利影响。
3、情景聚焦:观察教材p63图回答:你认同上述观念吗?说说理由。
4、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a、由小石的例子,学生思考:
你做过志愿者吗?你有当志愿者的愿望吗?
小石所从事的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但他为什么不觉得苦呢?
----当今社会是一个需要互帮互助、彼此关爱的社会。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既能够造福他人和社会,也能够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是我们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我们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
B、阅读p64《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思考:
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志愿者精神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除了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