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励志正能量>凋零也一种美

凋零也一种美

详细内容

篇一:《遗憾也是一种美(作文素材)》

纵观千古,遗憾造就了多少经典。唐代张继落榜,这对他而言是多么大的打击啊!夜晚悲伤的张继来到了寒山寺,如火的枫叶,若隐若现的渔火使他想起曾经的种种忧伤。雄浑的钟声震醒了张继那颗悲伤的孤独的心,一首千古流传的《枫桥夜泊》诞生了。如果说,没有张继的落榜之痛,也就不会有如此的千古佳作。

一个圆环没有锲子,它感到遗憾——自己无法奔跑,但在漫步过程中,它却收获了友谊;一颗小草感到遗憾——自己没有大树的挺拔,也没有鲜花的芳香。但在努力成长中,它用自己的青春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不得不说,遗憾也是一笔上天馈赠的礼物。只有好好珍惜,将它发挥到极致,即可书写人生的潇洒。

几千年前,一位哲人,在中秋之夜,喝酒舞剑,低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淡淡的忧愁与无奈,氤氲的酒气中,演绎了一个别样的人生,别样的苏东坡。那一刻,我知道,人生总有残缺,但是苏子为这种残缺打了完美的补丁,他以另一种哲思,在中国的文学界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官场的失意,生活的潦倒,他始终保持这豁达的心态,他唱:“大江东去”,唱“也无风雨也无晴”。仕途的阻碍没有成为他人生的阻碍,反而成就了他,苏子的“补丁”打的漂亮!

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北部因为有丑陋的疤痕而被大家嘲笑。善良的老师告诉大家,每个孩子都是小天使变的,疤痕是翅膀的印记,老师的话让原本难看的疤痕顿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孩子从此坚强了,长大了,身体上的残缺却变成了生命的另一种完整。

秋天到了,黛玉为花的凋落而叹息流泪,掩面将凋落的花瓣葬下,对这泥土哭诉这花儿的不幸,可是花的凋零意味着果实的成熟,凋零亦是一种美。

黄昏近了,使人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殊不知黄昏之后是夜的到来,夕阳散去,却迎来了满天繁星--黄昏亦是一种美。

我们常悼念屈原,悯他去的冤,可是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的《离骚》。且他为国而死,死而无憾--残缺亦是一种美。

说起破碎的美不由得想起了冰裂纹,他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一点小意外而造成的,但是他却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没的效果。

凋零的花朵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融入泥土滋润万物;断翅的鸟儿是遗憾的,然而它却可以唱出动人的音符;失明的贝多芬是遗憾的,然而《第七交响乐》却令人震撼;断臂的维纳斯是遗憾的,然而它的美可却让全世界惊叹。

遗憾是一粒包裹着苦涩的糖,甜蜜是它的后味。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除的李白的命运是苦涩的,然而他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洒脱,曾让多少文人墨客心向往之;陶渊明的抛官弃职是令人遗憾的,然而他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曾让多少人砰然心动。他们抛却了那份苦涩的外衣,体味到了那份遗憾背后的甜蜜,他们的人生也因此变得美丽,变得超凡脱俗。

遗憾有时也可以是一种优点。有一位左臂残缺的少年向一位教练请教摔跤,这位教练只是让他重复训练一个动作。在一次比赛中,他出乎意料地夺得冠军。他大惑不解,求教于教练。教练告诉他,破解这一招的唯一方法是抓住对方的左臂,这正是教练教他的那一着。

正因为如此,人生中的悲剧都是在展现遗憾:荆柯刺秦王,遗憾,偏偏没刺中;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来火种,遗憾,偏偏被宙斯钉在了高加索的山崖上;屈原忠心耿耿,遗憾,偏偏碰上个昏庸的楚怀王。

篇二:《凋零之美孙雪琦》

凋零之美孙雪琦

有人说花落花谢让人感到的是惋惜与悲凉,而我却觉得凋谢也是一种美。{凋零也一种美}.

转眼间,校门口的那株桃树,已经开始凋谢了。

风一吹,桃枝上的花就会随风飘落下来,就像在为春天哭泣。其它桃枝上的花只剩下了两三片花瓣,并且都垂着个脑袋,但是她们还坚持抓住树枝姐姐的手,在树枝上荡来荡去,显得不那么精神。

有的人看到了这景色,就感到了惋惜与悲凉,而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凋谢也是一种美。

落下来的花,经过几次风吹雨打,就会变成营养,植入土地。等到下一个春天的时候,这棵桃树开的花,一定会比这次开的更加美的。{凋零也一种美}.

桃花为自己的子子孙孙奉献出了生命,她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她所希望的就是让自己的下一代快乐的成长,发芽。

看见落了一地的桃花瓣,我笑了,因为我知道,桃花在下一个春天,一定会开得更美。

我们人也一样,只要我们能学会无私奉献,那么我们的人生一定会非常的完美。

凋谢并不是遗憾,而是一种奉献之美。

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能快乐的发芽成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又何妨呢?

篇三:《凋零之美》

黛玉,凋零之美

─读《红楼梦》有感

宜昌市葛洲坝中学高二(8)班万莘怡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题记

初读《红楼梦》时,虽觉情节深刻,引人入胜,却没有更深的体味。但仔细翻阅过后,却颇有感触。从未认真看完过此书,以至于忽略掉了许多有关于宝黛的木石前盟以及他们过程中的心心相印。但对于他们的爱情最终不能得以如愿却觉得十分的惋惜。

美好的爱情终究会有一个归宿,可人人期盼的却不是故事的结局。一个多愁善感而才貌不凡的女子常常独自倚窗长叹。看罢,便知她人生的开始便注定着会有一个悲剧的结束。她娇袭的身子似弱柳扶风,如此柔弱的身体经不起尘世的晦涩与摧残,时常会看到她双手抱膝,以泪洗面。日复一日,可谓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带着对宝玉的痴心与苦恨,对爱情的执着与专注,她的生命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与坚强,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香消玉损,虚弱的逐渐黯淡下来,最终,泪尽而逝。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的离开,或许是故事的需要悲剧的结局。可她那如花般的面容却深深的印进了我的心里。她闲静时的娇柔,梦幻般的才气,想到,却时常能让我们感受到她的呼吸与存在。一个脆弱的生命宛如一朵娇艳的小花,任凭着风雨吹打却最终无法抗拒随风而逝。这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一种生命的升华,她终于不会再去独自忍受抹泪的寂寞与对爱情的相思之苦。而她活在这个世上时,爱情对于她来说是唯一的信仰,到此时,也随即她一起随风幻灭了。她尘世间的牵挂与别离的哀愁在一瞬间消失,前一秒,早在大火中燃尽。

黛玉生性孤僻,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她的生命本该如此。但她的善良,纯真与淡泊却更能在她美丽的气质中找到。我们之所以会为她的生命,她与宝玉的爱情而叹惋,是觉得她的生命不该如此脆弱。她的本性是坚强的,比任何人都坚强。但心中的一个愁字却使她永远落下了一个不能药除的病根。{凋零也一种美}.

她喜欢桃花,喜欢吟诗。她不仅生得美丽而且才德兼备。她伤感的缅怀着那些落下的花儿,将它们一朵一朵捡起放入怀中,慢步走到山坡上吟着诗将它们撒下。她带着忧愁将花埋葬,兴许她葬的并不是那散落的花,而是她满腹的哀愁与她不想再回忆起的曾经─那些令人伤感的日子。她怜惜那些花,却不懂得怜惜自己,这足以体现得出她的纯真,她的善美。

残花已落,虽黛玉已去,但她凄美悲凉的短暂人生却化作了《红楼梦》的经典,让悲剧变得壮美。她与宝玉的爱情虽没得以如愿,却成了这故事中的永恒。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后记

指导老师:刘军华

篇四:《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篇一: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篇二: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清荷严阵(1)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2)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西。(3)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4)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5)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6)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7)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也想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8)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9)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因为出现在我面前的这个旧时的荷塘里,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10)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11)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是雪后荷塘里显得一片疏寂的水面上几片飘落的柳叶。(12)此时此刻,我站在空空的荷塘边,静静地望着那一池清水,不由想到很多人生,很多世事,很多过去的人,很多过去的事,很多眼前的人,很多眼前的事。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只承认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呢?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渐渐老去但却依然存在的残荷,那些依然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下的残荷,也是一种美呢?(15)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不移不避,不离不弃,这不也是世上能够发人深思的一景吗?(16)我们应该知道:从盛开的荷到凋零的荷,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17)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是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的。(18)因此,我希望:当明年雪后,再来日坛公园的时候,我不但能看到雪,还能看到雪下荷塘独有的那种发人深思的美景。(摘自《人民日报》2011年03月02日,有删节。)1.阅读全文,根据选

文内容填空。作者所爱的清荷之美,既有夏季盛开的荷晶莹、缤纷的外形之美,更有冬季_________的荷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之美。2.第六段写游人对荷的态度在文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3.请赏析第七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4.一池清荷给予了我哪些“梦”?请结合原文进行概括。__________________5.只要留心,生活中不乏“发人深思的美景”,请仿照选文第⒀⒁的文字写两句话,与人分享你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发人深思的美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凋零沉默、孤高、强劲不屈等(从中选取两个词语,意合即可)精神2.第六段写出游人在荷盛开时亲近及凋零时疏离的态度,与下文我独爱荷繁华凋尽之后的美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世人只重外形之美的批评,突出了我对荷花孤高、强劲不屈的精神之美的钟爱。3.第七段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入微、富有情感地表达了我对繁华凋落的荷孤高之美的向往之情。4.在夏天,荷给我的是一个粉色绿色和淡青色濡染为一体的色彩缤纷的梦。在冬季,荷给我的是一个在繁华落尽之后依然强劲不屈地保持故我灵魂的梦。5.仿照(13)(14)段的文字,扣住“自然界”“发人深思”“美景”即可。篇三: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清荷》严阵阅读答案作者所爱的清荷之美,既有夏季盛开的荷晶莹、缤纷的外形之美,更有冬季()的荷()、()的()之美2.第六段写游人对荷的态度在文中有何作用3._百度作业帮《清荷》严阵阅读答案作者所爱的清荷之美,既有夏季盛开的荷晶莹、缤纷的外形之美,更有冬季()的荷()、()的()之美2.第六段写游人对荷的态度在文中有何作用3.《清荷》严阵阅读答案作者所爱的清荷之美,既有夏季盛开的荷晶莹、缤纷的外形之美,更有冬季()的荷()、()的()之美2.第六段写游人对荷的态度在文中有何作用3.请赏析第七段中画横线句的妙处4.一池清荷给予了我那些“梦”?请结合原文进行概况5.只要留心,生活中不乏“发人深思的美景”,请仿造选文第(13)(14)段的文字写两句话,与人分享你在大自然中发现的“发人深思的美景”专业刷粉19y舍92014-10-14篇四: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清荷的阅读答案荷塘在夏季呈现怎样的的美景?在冬天又该呈现怎样的美景?作者更希望看到什么?为什么?_百度作业帮清荷的阅读答案荷塘在夏季呈现怎样的的美景?在冬天又该呈现怎样的美景?作者更希望看到什么?为什么?语文uckrcqgm2014-10-131、种荷——盼荷——赏荷2、对于楼前的清塘没有荷花,感到不满、失落.分析如下:以“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一句引出自己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最好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以此表明对荷花的期盼,对美的呼唤,所以作者从叹息宅前池塘空荡荡写起,由此引出投莲子入塘以及漫长的期待.3、时间荷花生长情况作者的心情第一年没有出现什么东西事与愿违(失望)第二年仍然没有露出荷叶完全灰了心第三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的五六个叶片微有希望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第四年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心中狂喜4、[1]“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茂密的荷叶、红艳耀目的荷花也正因其顽强的生命力而尽显风韵,成了作者眼中的一道风景.再联想季老的人生遭遇,这种顽强而美丽的生命,这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不正是作者生命历程的真实写照吗?[2]“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这是一段虚写的文字,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寄予了对残荷的美好的祝福,也是作者人生理想的体现.它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了,但感情却是深沉而厚实的.我们读这段文字,不仅能感受到一位老人对荷的美好祝福,更能感受到老人的厚重与踏实,它正如清水中的莲,朴实庄重,韵味十足.5、启示我们:这瓣荷花,曾饱尝过孕育的艰辛,也曾感受过生命的快乐,而此时面对生命的消逝,它却是如此的平静,走得如此的飘逸,如此的洒脱.荷花是彻悟生命的智者.由此,我们亦可领悟到季老那种豁达超然、充实丰厚的人生境界.赞同篇五:初一清荷阅读答案

篇五:《残缺也是一种美素材整理》

有些人厌恶残缺,因为他喜欢追求完美。殊不知,月有阴晴圆缺,残缺,其实也是一种美。。。。。。。{凋零也一种美}.

残缺的美是一种艺术。优雅而高贵的爱之女神维纳斯,只有在其断臂时。那种来自灵魂的美之震撼才会完全释放出来,让人惊叹。不论是风平淡无惊的眼眸,还是微微上翘、勾勒出一抹若有若现笑容的嘴唇,亦或是站出完美弧线的腿,似乎都不如那断臂的身躯来的自然,来的绝美。只有残缺,才能演绎这人类艺术中巅峰之作。残缺的也是一种美。

残缺的美是一种幸运。贝多芬双耳失聪,使他能从尘世脱身,远离无端的喧嚣,让他得以沉侵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得以触碰到人类灵魂深处做柔软的东西,得以谱出像《命运》那样震撼人心的乐曲。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的美是一种希望。残阳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的残缺。每当站在窗前,欣赏着它美妙的身姿,如血的鲜红,心中总会有种莫名的震撼。正因为有残缺,所以才会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渴望。残缺,也是一种美。

残缺的美是一种需求。正因为世间并没有完美,所以我们才要拼了命去追逐它。正因为世间有了残缺的存在,我们才那么在意成功,那么渴望追求未来,我们才那样得以充满无限的活力。残缺也是一种美。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从满残缺的过程。感叹失去的无忧童年,感叹失去的美好青春,感叹失去的美丽曾经。人生就是因残缺而美,就是因残缺才会让人珍惜。爱因为不能拥有而深刻,梦因为不能实现而难忘。人生,总是带着遗憾,因残缺而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

维纳斯使我终于明白了有时候残缺不一定是一块白玉上的斑点,不一定是一片亮丽色彩中的一抹暗色,也许那恰恰是龙的眼睛。一位任劳任怨的母亲头上生出了白发但同时也生出了慈祥;一位目光深邃的老人,脸上有着水土流水般的皱纹,但是从中却流露出沧桑过后的智慧与豁达。苏轼一生被贬十几次,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矛盾中苦苦挣扎,痛苦过后的他却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刘禹锡二十三年被弃置在巴山蜀水凄凉地,寂寞的他依然显现出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乐观;暮色掩住了似火的骄阳,更添了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喜气洋洋的圆月被咬掉了大半,却有着一弯月牙儿的清新;经历了暴风雨洗礼的彩虹更见多彩绚烂,也更能催人进取。

所以,面对残缺,首先我们要勇敢地正视它。不要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相反要明白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看见坎坷人生路上的奇美风景。要知道人生没有残缺和遗憾,也许只是淡如水的时光流逝。

面对残缺,其次我们还要有坦然的心态。同样是玫瑰,有人看到的是下面的刺,有人看到的是刺上的花。那是因为人的心态不同,着眼点也就不同。有人说生活很累,有人说生活很烦,有人说生活很美。我喜欢这样对生活概括:寻找千百个理由之后,才发现生活在我们的视野之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们的不同,而是在我们的胸襟之中盈盈满满载着两个字:坦然。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是从残缺这一母体中孕育的精灵。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一睹她的芳容。

以坦然的胸襟面对残缺,去体会那残缺的美吧!那样一来,你说世间哪一处不是乐土?哪一刻不该珍惜?

篇六:《这也是一种美》

这也是一种美

轻轻拨开历史的烟云,无数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繁华的长安,辽阔的塞外,汨罗河的奔腾,乡间陋室的宁静雅致……其中不乏闪光的瞬间,永恒的精神,那也是一种美。

我寻到了美,在长安城外。

她坐在火红的花轿中,撩开帘子,身后是那个记忆中的长安城,繁华依旧。眼前却是一片荒芜,群山延绵,山脚下的花如彩色的锦缎,细密地缝织在辽阔的绿毯上。她,大唐文成公主,今日便要赴至塞外,为了大唐的和平,和亲西藏。父母在城门口为她送行,泪湿了衣裳。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毅然留给长安城一个微笑,在马中蹄声中永别了她的故乡。

文成公主的坚持,是一种永恒的美,今日那神圣的布达拉宫,见证了这种美。

我寻到了美,在汩罗河畔。

他驻立于江边,江水澎湃地拍打着河畔,如同正拍打着他的心,他的衣角也被江水沾湿,然而他还是一动不动,静静地站立。深重的表情漫上他的面庞,却亦透出一种毅然。他深情地回望了那个曾烽火满天的城——“永别了,祖国。”轻轻一个侧身,他义无反顾地消灭在江水中——他与国共存亡!

屈原的深痛,是一种凄凄的美,那端午飘扬的棕香,见证了这种美!

我寻到了美,在乡间陋室。

斑驳的阳光染上了一层荫绿,幽容的洒入帘中。帘外的台阶上覆盖着层层苔藓,虽简陋,也颇有一种雅致的美。他静坐于窗下,提笔落笔,一行漂亮的楷书落于纸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间小屋并不起眼,却在历史上永恒地发着光。因为它的主人,有着一种如莲般的出淤泥而不染,那是一种淡然与不屑,是坚信自己永远不会与他所厌恶的人同流合污,是与陋室不符的才华横溢和正直的品行。

刘禹锡的清廉,是一种淡泊的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永生垂不朽,见证了这种美。

历史滚滚而去,细细捡拾,都是美景,微笑与泪水,深情与淡泊,这都是一种美。

1

篇七:《有一种美叫真实》

有一种美叫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