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艺术音乐
详细内容
我喜欢的艺术音乐(一)
睡不着可以听~高兴可以听~不高兴也可以听~浮躁的时候可以听~安静的时候也可以听~呵呵这么一说还挺好的~
没想弄这么多~但后来也选不好从哪停了~没事儿就随便听两首~有的时候听完心情就不一样了~哈哈睡不着的也兴许就睡了~呵呵~
有那么一点成就感~~休息去料~!
1.Sakura'sTheme
2.久石让-summer(菊次郎的夏天)
3.InTheMorningLight
4.白纱窗
5.神啊,请再多给我一点时间
6.你的微笑
7.千与千寻片尾曲口琴版
8.被遗忘的天使
小提琴钢琴
10.航行
11.山涧
12.森林狂想曲
A.mp3
13.鸟之诗
14.安妮的仙境
15.DowbythesalleyGordens
16.睡莲
17.綿雪
18.白日梦纯音乐
19.SouthRim
20.天空之城
21.殇
22.寂静之声
23.morning(naruto)
24.IsaidI'mNaruto
25.GoGoNaruto!
26.幽默曲
27.Konohamaru'sTheme(naruto)
ost2/09%20-%20Konohamaru's%20Theme.mp3
28.Alone(naruto)
29.Romance
30.TheEndOfAugust
31.INDIANDREAMS印度人的梦想
32.FaceInThePhotograph
33.thesouthwind
34.UntiltheLastMoment
35.空中的飞艇
36.翼~youaretheHERO~
37.晨光
38.在记忆里
39.爱是花你是那种子
40.幽灵公主钢琴曲
41.Withanorchid
42.静静聆听
43.雪之梦
44.心灵秘境之Cuchulainn
45.滴落的星子
46.remember
47.raindrops
48.忧伤还是快乐系列篇
我喜欢的艺术音乐(二)我喜欢的音乐——《d小调第九交响曲》
关键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希勒的诗《欢乐颂》
引言
把席勒的诗《欢乐颂》用人声写进交响曲,以表达对人类和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是贝多芬生平的一大夙愿。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构思,他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创造性地将《欢乐颂》用合唱的形式写进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是这部交响曲中最为辉煌的部分,也是贝多芬交响曲发展的顶峰。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孕育于1814年,1823年完成,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前后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这部作品是贝多芬音乐艺术创作成就的总结,它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的思想境界、生活热情和艺术造诣,是他的艺术创作中占首要地位的作品。就像瓦格纳所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这部四乐章作品,从悲剧性的斗争场面经过积极的行动和哲学性的静观思考,发展成为一首全人类胜利的欢乐颂歌,体现了贝多芬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理想。
第四乐章:(合唱),急板、变奏与回旋的混合自由式。经前三
个乐章的铺垫后,进入了急板的第四乐章----人们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和深沉的思考,所期待的欢乐就要到来。
这一乐章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是器乐部分,包括序奏、宣叙调、前面三个乐章的回忆和欢乐主题的出现;第二是声乐部分,是一部用庞大的人声合唱写成的回旋变奏曲。这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的总结,即前三个乐章是“通过斗争和思索,寻求自由和欢乐”,而这个乐章是做出“斗争取得了胜利,欢乐战胜了苦难”的结论,这个结论也是作者一生的总结。“亿万人民团结起来”是乐章的中心思想。
乐章开始是一段狂风暴雨般猛烈的号角声,这是引子,它嘹亮雄伟,像怒潮般的冲击,瓦格纳称之为“恐怖的号角声”。但它立即被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宣叙调所否定:“不,这会使我们想到过去的苦难,今天是胜利的日子,应该用歌舞来庆祝”。原来,贝多芬的构思是在这段宣叙调的地方加入人声,但后来又觉得还不是时候,因此,他把唱词乐段向后推移。不过这些原稿中留下来的唱词,有助于我们理解贝多芬的构思。
接着,前面三个乐章的主题一一重现,又被一段段宣叙调一一打段。在第一乐章的引子主题出现后,低音乐器回答道:“哦,不,不要这个,我要更愉快一些的”;接着管乐吹出第二乐章谐谑曲主题,立即又遭到拒绝:“也不要这个,这只是戏谑,要更好的,更高尚的”;
于是管乐又吹起第三乐章的慢板主题,回答仍是不满意:“这还是老样子,太纤柔了,一定要找出一些强有力的东西。我想,还是让我唱给你听吧。但是,要请你应和着我。”最后,木管乐器隐约闪现出《欢乐颂》主题的片断,才终于肯定:“这才对了,终于找到了”,这是贝多芬毕生追求的境界。这时,从乐队深处,像是从远方,缓缓地传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咏出的一支纯朴的旋律,乐章的主要部分开始了。
这是《欢乐颂》主题的全貌展现,第一次展示无任何伴奏,随后逐渐加入中提琴和小提琴。这个欢乐主题一次次重复着,音响逐渐增强,声势越来越大,直到发展成为乐队全奏的高潮。突然,“恐怖的号角声”又闯了进来,这时回答它的是人声了。首先独唱男中音揭开声乐的序幕,唱出了贝多芬亲自写的宣叙调的歌词:“啊,朋友,你别旧调重弹,还是让我们来唱一些更动听的、更欢乐的吧!”紧接着,男中音独唱《欢乐颂》。
在后面的发展中,以独唱、重唱、合唱的形式唱出了席勒《欢乐颂》的诗句,音乐的主题每次出现都有不同的形象变化,有威武雄壮的进行曲风格,有豪迈战歌般的男高音独唱,有庄严、肃穆的圣咏旋律„„然后,转入快速的进行曲,这是由欢乐的主题演变成的一支活泼而热烈的进行曲。越来越热烈的进行曲,将乐曲推向又一高潮。
我喜欢的艺术音乐(三)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从小到大,始终很喜欢听歌,连高三的紧要关头也会在写作业的时候塞着耳机听歌,总觉得由音乐所构建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和谐世界,你可以不受任何其他人或事的打扰。你想建造城堡也可以,你想变成魔法师都可以,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你不一样的场景,这是除了现实生活以外的另一个万花筒般绚烂,天马行空的世界,但是音乐真的可以给你一个绝对属于自我的空间。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音乐形式就是校园民谣。虽然属于校园民谣的时代远去,现在我站在这里讲这些,未免有些老生常谈的意味,但不可置否它曾带给我很多很多的震撼和震动。作为踩在80年代的尾巴上,被冠以“80后”的小孩,我感到心不甘情不愿。但唯一庆幸的是我比“90后”的“非主流”们更早更多地接触到了校园民谣。而谈到校园民谣,就不能不提齐豫和罗大佑。1979年齐豫这个波尔米亚风格的女人以一首空灵的《橄榄树》宣告了台湾民谣的诞生,而罗大佑得《童年》更是为我们所熟知。而讲到内地的校园民谣,则不能不提老狼,叶蓓和那盘曾不被人看好却横空出世发行近60万张的音乐合辑《校园民谣》。
最先知道的无疑是老狼,那首《同桌的你》好似一条红线,渐渐拉近我与校园民谣的距离。当然,那时还小,还体会不了当中的情感,只是后来听到《流浪歌手的情人》和《目光倾城》才真正喜欢。有人说,老狼的歌声像一本日记,他就一页一页地将他和我们的成长撕给我们看,于是相同的年轻和忧伤便浸染了人们。
然而,校园民谣的时代终究还是过去了。但我们都知道,校园民谣曾如一股清新的风拂过流行乐坛,吹皱了一池春水。他们歌唱的纯真、爱情、友谊,对于个人而言,是青春的烙印,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内秀淳朴的可贵气质。699字
我喜欢的艺术音乐(四)我喜欢的艺术音乐(五)我喜欢的艺术音乐(六)我喜欢的艺术音乐(七)我喜欢音乐
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兴趣。音乐,有如一泓清泉,滋润人的心田。我喜欢艺术,尤其又喜欢音乐,我觉得:美妙的旋律胜过所有的语言。我喜欢音乐,因为她有万千种理由令人向往。在不愉快时,音乐让我敞开心扉向她诉说,从而摆脱郁闷的乌云;在经受打击时,音乐让我沉浸其中,慢慢地摸索到了“越挫越勇”的真理。;在骄傲自满时,我在音乐中找到了一种豁达恬淡的心境,仿佛摆脱了尘世,来到世外桃源;在轻松愉快时,我更愿同这位永恒的朋友一起分享,一起共谱悠扬的乐章。
我喜欢音乐,喜欢她的多姿多彩,无穷魅力。她是一位女神,却能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人都拥有她。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却得到了她多种恩惠:我喜欢古典民族音乐,喜欢在春天随《百鸟朝凤》欢快的节奏翩翩起舞,在夏夜弹奏《渔舟唱晚》,在秋晨欣赏《高山流水》,在冬日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我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周杰伦、王力宏的中国风,喜欢滨崎步、张娜拉日韩歌曲的浪漫情调,更喜欢艾薇儿、玛利亚-凯莉的经典欧美金曲;我也喜欢西洋乐曲,喜欢在沮丧时感受贝多芬的《命运》,喜欢在沉思中享受《回家》,喜欢在悲伤时慢慢品味优美的《梁祝》以及那份难舍难分的绝恋。
我喜欢音乐,所有的类型我都尝试聆听,因而她带给我的帮助也是一言难尽。我曾经很内向,总是与孤独为伴。自从与音乐结识,我便拥有了一个可以倾听、倾诉的朋友。她让我渐渐改变,变得主动与人交往,变得勇于展现自己。在友情上,我得到了许多同音乐一样好的朋友;在生活上,我学会了战胜困难,发现美好;在学习上,我将对音乐的兴趣转为学习的动力,因而时刻自信;最重要的还是在自身上,我拥有了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感受到美妙的旋律,以及一颗保留美好的心,它让我在学校的舞台上,在人生的舞台上永远焕发活力。